联系我们 / CONTACT
18008099214
- 电话:028-87045098
- 邮箱:2355379997@qq.com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外曹家巷26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辅
书名:自考教辅《中国现代文学史》
封面设计:章仞
排版:刘沅
四川时代专修学院
成都市武侯区当代文化培训学校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外曹家巷26号
发行:四川时代专修学院
版本:2022年9月第1版
2022年9月第1次版印刷
成本费:xxx元
2022年9月
内部资料,妥善保存
自考教辅丛书编委会
主任:向元钧
副主任:张燕辉
委员:李琼、陈红霞、李天明
编辑部主任:张燕辉
责任编辑:刘沅
总 序
四川时代专修学院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学历+技能”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学院秉承“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弘扬教育家黄炎培“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平民教育、继续教育、在职教育。时代教育设有开放教育、成人教育、自考教育、网络教育、研究生教育、技能培训等,具有时代特色办学原则:就近入学,送学上门;遵循网课为主,面授为辅;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期末导学等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实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目标而奋斗; 时代教育是聚“传统教育”与“自考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模式。
我们秉承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应试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结合的新时代。
学生以网课学习为主,老师督促为辅,在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身心教育。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我院成立的教研室,组织一支专业责任教师团队,编写了《自考教辅》导学丛书。本丛书按章编写,采用“考试大纲”、“知识点精讲”、“历年真题及答案”、“考前模拟及答案”的体例,有助于学生明确考试目标,高效学习,把握重点,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丛书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四川时代专修学院
成都市武侯区当代文化培训学校
目录
前 言
自考教辅系列资料之《中国现代文学史》,终于和广大考生见面了。为了使考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备考的过程中能全面、系统、高效地复习,我们组织教研室及各分院老师准备了此次教辅资料,相信各位考生的复习备考将由此开启新的篇章。
在本套资料的编写过程中,侧重体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紧扣大纲】本册资料按照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关于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使用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丁帆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及《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编写。学习重点包括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章的人物特点;30年代文学、40年代文学、新时期文学、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化等。本册资料结合各年考试重难点,帮助考生从大方向进行知识点的全方位掌握。
【针对性强】本套资料针对自学考试考生学习的特点及要求,注重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点掌握和能力训练。为提高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试水平,本套资料也提供了相应课程的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帮助各位考生在备考阶段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希望广大师生在使用本套资料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后续的编写过程中进一步修改,使之日趋完善。在此对关心本套资料编写并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祝愿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若本书有印刷错误,尚祈读者不吝指正。
四川时代专修学院
成都市武侯区当代文化培训学校
**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节 概述
(一)识记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2.“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3.“学衡派”、“甲寅派”。
4.“文学研究会”。
5.“创造社”。
6.“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三)综合运用
1.“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鲁迅
(一)识记
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3.《狂人日记》发表时间和刊物。
4.《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
5.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
6.写于1922—1926年的《补天》、《奔月》、《铸剑》。
7.写于1934—1935年的《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8.写于1926年,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9.鲁迅杂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鲁迅的思想特点。
2.《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3.《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采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
4.《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5.阿Q的思想性格特征。
6.《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
7.《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8.《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9.《野草》的写作背景。
10.《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11.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12.鲁迅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三)综合运用
1.鲁迅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2.《呐喊》、《彷徨》中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
3.《呐喊》、《彷徨》中农民题材小说的思想内容。
4.《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
5.《呐喊》、《彷徨》的人物形象塑造。
6.《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
7.《野草》的主要思想内容。
8.《野草》在艺术上的探索和主要艺术成就。
9.《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10.《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11.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三节 小说创作
(一)识记
1.20年代现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
3.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作品。
4.创造社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创作。
5.叶绍钧的散文和童话作品创作。
6.20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创作。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问题小说”。
2.“乡土文学”视阈下的小说。
3.1925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
4.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
5.叶绍钧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倪焕之》。
6.郁达夫的“自叙小说”。
7.郭沫若20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
(三)综合运用
1.叶绍钧小说创作的思想内容。
2.叶绍钧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3.《沉沦》独特的艺术风格。
4.《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所标示的郁达夫创作风格的变化。
5.郁达夫的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
第四节 诗歌创作
(一)识记
1.2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诗体大解放”。
3.20年代新诗各个作家群体的主要诗人和代表性作品。
4.2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
5.20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
6.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情况。
7.闻一多的诗歌主张和新诗创作情况。
8.徐志摩的新诗创作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
2.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
3.“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诗创作。
4.冯至本时期的诗歌创作。
5.“新月诗派”的格律诗主张和诗歌创作。
6.“象征诗派”与李金发诗歌创作。
(三)综合运用
1.郭沫若诗集《女神》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郭沫若诗集《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3.闻一多诗歌的主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4.徐志摩诗歌的主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第五节 散文创作
(一)识记
1.2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2.《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与杂文兴盛。
3.20年代散文各个作家群体的主要作家和代表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语丝文体”。
2.“美文”。
3.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
4.徐志摩的散文创作。
5.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6.“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三)综合运用
1.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
2.冰心的散文创作及其主要艺术特色。
3.朱自清散文的题材类型和主要艺术特色。
第六节 戏剧创作
(一)识记
1.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
2.“春柳社”。
3.《终身大事》。
4.20年代主要话剧团体。
5.20年代主要话剧作家和代表性话剧作品。
6.“南国社”。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民众戏剧社。
2.“问题剧”与“写实的社会剧”。
3.“爱美剧”。
4.郭沫若20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
5.洪深的话剧创作及其剧作《赵阎王》。
(三)综合运用
1.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等喜剧创作。
2.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话剧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
3.田汉在1927年4月以后的戏剧创作情况。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1928—1937)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20年代末关于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了解30年代初“左联”成立的经过、主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掌握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和创作群体;掌握左翼代表作家的创作;掌握左翼之外的作家的创作;重点把握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创作为新文学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较全面地掌握和理解30年代新文学在诗歌、小说、散文、话剧的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
**节 概述
(一)识记
1.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1928年发生的重要转折。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左联”进行的主要文学活动。
2.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创作。
3.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4.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5.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6.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7.30年代台湾新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8.30年代香港新文学的产生和文学创作情况。
(三)综合运用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兴起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历史原因。
2.30年代较为重大的文学论争。
3.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
第二节 茅盾
(一)识记
1.茅盾的主要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道路。
2.茅盾的主要文学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社会剖析派小说”。
2.茅盾的“文学为人生”的主张。
3.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价值。
4.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三)综合运用
1.《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3.茅盾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第三节 巴金
(一)识记
1.巴金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2.巴金主要小说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巴金早期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情况。
2.巴金的短篇小说创作及其艺术上的特点。
3.《憩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三)综合运用
1.《激流三部曲》的主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点。
2.《寒夜》的主题思想、风格特征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3.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和重要地位。
第四节 老舍
(一)识记
1.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2.老舍的主要小说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老舍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2.老舍的《月牙儿》、《微神》、《断魂枪》等短篇小说佳作。
3.老舍作品所体现的作家的文化反思。
(三)综合运用
1.长篇小说《胳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2.《四世同堂》主题和题材的独特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
3.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五节 沈从文
(一)识记
1.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2.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代表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和“现代都市人生”两大类题材。
2.《边城》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3.《八骏图》的写作意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
(三)综合运用
1.沈从文作品所展现的人生形式和融入的作者的理想。
2.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
3.沈从文的创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六节 曹禺
(一)识记
1.曹禺的生平和戏剧创作情况。
2.曹禺的主要话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曹禺剧作的问世标志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2.曹禺戏剧具有的悲剧意味。
3.曹禺剧作人物性格的刻画。
4.曹禺的剧作具有的强烈的戏剧性。
5.曹禺剧作的戏剧结构。
6.曹禺剧作在戏剧语言方面的特色。
(三)综合运用
1.《雷雨》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2.《日出》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3.《北京人》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4.曹禺剧作对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七节 小说创作
(一)识记
1.30年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30年代小说作家形成的几个主要群落。
3.左翼作家群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4.蒋光慈、柔石、丁玲、沙汀、艾芜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2.“京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3.“新感觉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4.30年代台湾作家杨逵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综合运用
1.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叶紫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4.吴组缃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30年代长篇小说取得的突出成就。
第八节 诗歌创作
(一)识记
1.3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30年代主要诗歌流派及其代表性诗人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30年代政治抒情诗歌的创作。
2.30年代唯美派诗歌的创作。
3.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4.30年代乡土诗歌的创作。
5.“中国诗歌会”的诗人及其创作。
6.殷夫的“红色鼓动诗”。
(三)综合运用
1.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及其主要艺术成就。
2.臧克家诗歌的主要内容、思想特征和艺术特点。
第九节 散文创作概况
(一)识记
1.30年代散文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30年代专门性散文刊物的刊行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30年代议论性散文的突出成就。
2.30年代报告文学的兴盛。
3.30年代抒情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4.30年代叙事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5.30年代哲理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6.30年代游记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综合运用
30年代散文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十节 戏剧创作概况
(一)识记
1.30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
2.30年代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上海艺术剧社。
2.“无产阶级戏剧”。
3.“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4.“国防戏剧”。
5.“农民戏剧实验”。
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 (《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主要思想内容。
(三)综合运用
1.30年代左翼戏剧运动和左翼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2.3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40年代文学发展的特殊环境,了解40年代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三个区域的文学发展状况,掌握三个区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社群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领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掌握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解放区文学发生的变化,掌握这一时期国统区文学发展的整体动向,深刻理解40年代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的创作方面的成就。
**节 概述
(一)识记
1.4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2.40年代文学形成的三个区域。
3.40年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4.40年代重要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想论争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40年代文学独特的创作现象和文学体裁现象。
2.“孤岛文学”。
3.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4.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5.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6.40年代台湾文学社团和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
7.40年代香港文学的基本情况。
(三)综合运用
1.40年代各区域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抗战以来整个文艺界的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
(一)识记
1.40年代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40年代国统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3.40年代国统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4.40年代国统区各类体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40年代以抗战为主要题材的抗战小说的名篇。
2.40年代以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为主题的小说。
3.40年代历史题材的小说。
4.40年代后期出现的以徐訏和无名氏为代表的“现代罗曼司”小说。
5.40年代台湾和香港小说创作情况。
6.抗战初期出现的小型化街头剧、活报剧等。
7.40年代以现实为题材的戏剧创作。
8.40年代历史题材戏剧创作的两个高潮及其主要的戏剧作品。
9.40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
10.40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
(三)综合运用
1.沙汀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艾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钱锺书《围城》的思想意蕴、主要艺术特色。
4.路领的《财主底儿女们》等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
5.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6.张恨水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7.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独特的情调以及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建树。
8.穆旦诗歌的艺术风格和主要艺术成就。
9.夏衍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10.陈白尘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一)识记
1.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40年代解放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3.40年代解放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4.40年代解放区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5.40年代解放区各类体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抗战初期延安戏剧创作以小型作品为主。
2.秧歌剧的改造创新。
3.旧戏曲的改造与新编。
4.新歌剧的创造及其代表性作品《白毛女》。
5.根据地早期的朗诵诗和街头诗。
6.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大量出现的新民歌创作。
7.解放区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成绩。
8.解放区的章回体抗日题材小说。
9.解放区反映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
10.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与“赵树理方向”。
(三)综合运用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发生的重要变化。
2.赵树理小说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评书体的小说形式的创造。
3.赵树理对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贡献。
4.孙犁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
6.阮章竞长篇叙事诗《潭河水》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50至70年代文学(1949一1977)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十七年文学”和“ ‘文革’文学”的生成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十七年文学”和“ ‘文革’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本时期文化与文学领域所展开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反思“十七年文学”和“ ‘文革’文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掌握“十七年文学”和“ ‘文革’文学”的主要创作群体和主要创作现象,重点把握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深刻理解本时期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等文体创作方面的成绩和不足。
**节 概述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2.“中华**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3.“十七年”时期文艺领域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6.“天安门诗歌”运动。
7.50-70年代台湾文学的发展状况。
8.50-70年代香港文学的发展状况。
(三)综合运用
1.“十七年文学”中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实绩和明显不足。
2.“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
第二节 “十七年”的小说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
2.“十七年文学”
中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中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3.“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在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个领域取得的成绩。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十七年文学”中以民主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2.“十七年文学”中的历史题材小说。
3.“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题材小说。
4.“十七年文学”中的工业题材小说。
5.“十七年文学”中的大胆“干预生活”的小说。
6.50-70年代台湾小说创作几种形态。
7.白先勇、欧阳子、林海音、陈映真、於梨华、聂华苓、琼瑶等台湾作家的小说创作。
8.刘以鬯、金庸、梁羽生等香港作家的小说创作。
(三)综合运用
1.“十七年文学”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
2.“十七年文学”现实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
3.“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主要缺失。
4.吴强小说《红日》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
5.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6.梁斌小说《红旗谱》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7.杨沫小说《青春之歌》思想和艺术特点。
8.柳青小说《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9.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艺术特点。
10.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十七年”的诗歌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中诗歌创作的总体面貌。
2.“十七年文学”中诗歌创作的主要代表性诗人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50年代初期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诗歌作品。
2.反映各条战线火热斗争生活的诗歌作品。
3.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以后诗歌创作出现的某些变化。
4.1958年在**范围内开展的“新民歌运动”。
5.50年代末少量抒写真情的诗作。
6.“十七年文学”中的少数民族诗歌创作。
7.50-70年代台湾的诗歌创作状况。
(三)综合运用
1.闻捷爱情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3.贺敬之诗歌的思想内容。
4.50年代“颂歌”给诗坛带来的新诗风和存在的缺失。
第四节 “十七年”的散文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中散文发展的基本状况。
2.“十七年文学”中散文创作的主要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十七年文学”中的通讯、报道、特写体散文创作。
2.“十七年文学”中的抒情散文、游记散文、传记散文和杂文创作。
3.余光中、三毛、杨牧等台湾作家的散文创作。
4.香港70年代活跃着的一批以学者身份进行散文创作的作家。
(三)综合运用
1.“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经验教训。
2.杨朔散文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秦牧散文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4.刘白羽散文的时代气息和艺术特色。
5.董桥散文创作的成就。
第五节 “十七年”的戏剧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中戏剧发展的基本概况。
2.“十七年文学”中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十七年文学”工业题材戏剧的创作。
2.“十七年文学”农村题材戏剧的创作。
3.“十七年文学”革命战争题材戏剧的创作。
4.“十七年文学”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戏剧创作。
5.“十七年文学”历史题材戏剧的创作。
6.“十七年文学”中旧剧改造和新剧创新方面的成就。
7.“十七年文学”中的“新编历史剧”。
8.“十七年文学”歌剧的创作情况。
(三)综合运用
1.“十七年文学”中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2.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第六节 “文革”文学
(一)识记
1.“文革”文学的基本状况。
2.《万山红遍》、《春潮急》、《李自成》(第二部)、《沸腾的群山》、《昨天的战争》、《大刀记》、《山呼海啸》、《闪闪的红星》、《万水千山》、《三上桃峰》、《园丁之歌》、《创业》、《海霞》等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与“文艺黑线专政论”。
2.对“黑八论”的批判。
3.“样板戏”。
4.“三突出”创作原则、“主题先行论”等创作理论。
5.受制于政治,为阴谋家所控制与操纵的“文革”主流文学。
6.“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创作。
(三)综合运用
分析浩然的《金光大道》之于“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特征。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1978—2000)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背景,了解“文革”结束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领会新时期文艺界经历的一系列的专题讨论与争鸣及其意义,掌握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把握新时期主要文学创作的思潮和流派情况,重点掌握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较全面地理解新时期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的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
**节 概述
(一)识记
1.新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概况。
2.新时期文学各发展阶段的文学创作潮流及其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文革”结束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2.新时期文艺界经历的一系列的专题讨论与争鸣。
3.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回归与现实主义的深化。
4.文学创作中“现代派”与“先锋文学”的繁荣。
5.90年代文学所呈现出的多种形态和多元格局。
6.80年代以后台湾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7.80年代以后香港文学的创作概况。
(三)综合运用
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
(一)识记
1.新时期的小说发展的基本情况。
2.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3.新时期先后出现的不同的小说潮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伤痕小说”。
2.“反思小说”。
3.“改革小说”。
4.“寻根小说”。
5.“现代派小说”。
6.“实验小说”。
7.“新写实小说”。
8.“晚生代小说”。
9.“女性小说”。
10.“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11.王蒙的小说创作情况。
12.80年代以后台湾重要的小说家黄凡、袁琼琼、朱天文等人的作品。
13.80年代以后香港小说的代表作家西西、施叔青、陶然等人的作品。
(三)综合运用
1.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整体特点和主要成就。
2.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3.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4.刘心武小说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探索。
5.高晓声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6.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和突出成就。
7.林斤澜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征。
8.韩少功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9.张承志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0.贾平凹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11.莫言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探索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12.张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3.马原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探索及其主要艺术特色。
14.苏童小说的艺术风格及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15.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及其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16.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的发展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17.陈染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新时期诗歌
(一)识记
1.新时期诗歌发展的基本情况。
2.新时期诗歌创作的代表性诗人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新时期诗人队伍的主要构成。
2.新时期诗歌呈现出的不同的美学形态。
3.新时期诗歌在艺术上的多向探索。
4.“朦胧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
(三)综合运用
1.新时期诗歌创作的整体特点。
2.北岛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3.舒婷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4.顾城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5.第三代诗人的共同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流派”或“群落”。
6.海子、于坚、翟永明等人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新时期散文
(一)识记
1.新时期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论述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色。
2.新时期不同的散文品种呈现出的不同的美学形态。
3.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要成就。
4.80年代之后台湾影响较大的散文家及其主要作品。
(三)综合运用
1.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2.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3.张中行散文创作的内容和艺术特征。
4.余秋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第五节 新时期戏剧
(一)识记
1.新时期的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2.新时期主要的戏剧作家和有影响的戏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新时期现实主义精神在戏剧中的复归。
2.70年代末期形成的“社会问题剧”创作高潮。
3.“荒诞剧”《屋外有热流》。
4.90年代戏剧创作的基本格局。
5.90年代主旋律戏剧创作的主要成绩。
6.90年代通俗戏剧的题材特征和代表性戏剧作品。
7.90年代先锋性实验话剧的发展情况。
8.90年代“商业戏剧”的创作情况。
9.90年代戏曲现代化的探索。
(三)综合运用
1.80年代“探索戏剧”的主要成就。
2.沙叶新剧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3.高行健在戏剧艺术探索上的主要成就。
第二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 重要知识点
**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
**节 概述
一、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 1917 年。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二、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从个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提出文学应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
三、“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语丝》周刊创办于 1924 年 11 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沉钟社成立于 1924 年。鲁迅寓之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他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社团,如湖畔诗社、新月社。湖畔诗社(1922)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新月社 1923 年成立于北京,1927 年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余上沅等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化”加以肯定。创造社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四、“文学研究会”
1921 年 1 月 4 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人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文学研究会的理论批评家有沈雁冰和郑振铎。
五、“创造社”
创造社 1921 年 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六、“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西方文学的译介客观上也培养了人们对于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习惯。1917 年 1 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2 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七、“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1)在内容上**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观念所取代。(3)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创作方法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奠定了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4)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八、“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1919 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斗争。林纾写了《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又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咒骂文学革命人物。新文化的先驱蔡元培、李大钊和鲁迅都对林纾进行了批驳。1922 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梅光迪、吴宓等创办的《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九、语丝社《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第二节 鲁迅
一、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二、《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篇白话小说,1918 年 5 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2、《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阿 Q 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1、在《阿 Q 正传》中,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作品通过对阿 Q 的遭遇和阿 Q 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2、《阿 Q 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画出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
四、《阿 Q 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一是外冷内热,二是以讽抒情,三是形喜实悲。
五、《呐喊》、《彷徨》中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
六、《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
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
七、《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
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而《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之作,《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
2.在艺术风格上,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和杰出的讽刺小说,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
3.格式上,《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段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
八、《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
2、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九、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古人形象的现代意义。
《故事新编》构筑的艺术世界布满了迷离与奇幻的色彩,在这个生疏而又怪诞的世界中,现实的荒谬事物摆脱了习以为常的状态,暴露出内在的荒谬和畸形,一些来自为人们尊崇的显赫历史人物消失了长期积淀的庄重神圣,变得出人意外的滑稽可笑。
第三节 小说创作
一、20 年代现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中国文学的**篇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是鲁迅刊载于 1918 年《新青年》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二、《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
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的作家群,即《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的作者汪敬熙,《渔家》、《贞女》的作者杨振声,《这也是一个人》、《春游》的作者叶绍钧,《花匠》的作者俞平伯等人。
三、创造社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创作
创造社遵循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小说的取材多为自己个人的经历和身边琐事,所以有“自叙传小说”(或曰“身边小说”)之称。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是现代文学**早的三部曲)
四、20 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创作
早在 1922 年,台湾就已开始出现新文学的小说创作。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篇小说。
五、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作品
1.“问题小说”
(1)1921 年以后,一些作家沿着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方向:创作的一批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被称为“问题小说”。
(2)代表作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叶绍钩的《这也是一个人》,王统照的《沉思》等。
2.“乡土文学”:到 20 年代中期,“问题小说”逐渐式微,“乡土文学”则走向勃兴。乡土文学作家群崛起于 1923 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普遍地受到鲁迅乡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深厚影响。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先河的作家是鲁迅。
六、1925 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
1925 年前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概念和有关创作方法开始进入现代文学的领域,一些先行者更尝试进入革命文学的创作领域。在小说创作上,最突出的革命文学作家是蒋光赤,他的代表作品有《少年漂泊者》、《短裤党》。
七、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
题材特点:1、日本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催遭;2、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3、传统封建思想的愚昧;4、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
艺术特色:体现出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口语化。对于台湾方言进行了成功的运用。
八、郁达夫的“自叙小说”
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郁达夫 1921 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传小说成为一种潮流。
九、郭沫若 20 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
郭沫若的《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是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
十、叶绍钧的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8 年,叶绍钧出版了长篇小说《倪焕之》,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的重要作品。被茅盾称为看“鼎 之作”。
第四节 诗歌创作
一、20 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一念》、《人力车夫》、《相隔一层纸》、《月夜》等诗标志着新诗在寻找新语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胡适(1891—1962)的诗集《尝试集》,1920 年 3 月初版,是新文化运动中**部白话新诗集。
二、诗作特色
《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 年出版,共三编。
三、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
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是强调“经验”,偏于说理,冲淡、平实,崇尚语言的节奏,明白如话,表现出散文化倾向。
四、20 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
20 年代的台湾在新诗创作方面有赖和《觉悟下的牺牲》、施文杞的《送林耕余君随江校长渡南洋》;追风的《诗的模仿》;杨云萍的《橘子开花》等;1925 年 12 月,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部新诗集——张我军的《乱都之恋》在台北出版。
五、20 年代的政治抒情诗
20 年政治抒情诗有,蒋光赤的《新梦》(1925)、《哀中国》(1927),郭沫若的《前茅》、《恢复》等,是 30 年代革命的政治抒情诗的先驱。
六、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
①1922 年春在杭州成立,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
②出版诗集《湖畔》、《蕙的风》、《春的歌集》;
③湖畔诗人的作品多歌唱爱情、友情和大自然,诗中真纯的自我抒情在主人公形象时“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另一表现形式。
七、“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诗创作
小诗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清、刘半农等,对诗坛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繁星》是冰心的**部诗集,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八、冯至本时期的诗歌创作
冯至(1905—1993)本时期的诗风是浪漫主义的,有诗集《昨日之歌》。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德国。
九、“新月诗派”的格律主张和诗歌创作
新月诗派作为诗歌流派始于 1926 年 4 月 1 日的《晨报副刊•诗镌》,参与了编辑工作并以诗文创立流派的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刘梦苇、杨振声、朱湘等人。新月诗派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提出诗歌“三美主张”代表是徐志摩、闻一多。
十、“象征诗派”与李金发诗歌创作
象征诗派指以 1925 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 20 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他的诗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伦等人的影响。
第五节 散文创作
一、20 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散文是最有成就的门类。“五四”时期稍有成就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散文家。“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以议论时政为主的杂感短论,即杂文。
二、“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其次,散文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门类;再次,“五四”散文所张扬的“个性解放”构成了中国文学宝贵的精神资源。
三、“语丝文体”
“语丝”派以 1924 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文体’的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四、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
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 年发表的《小品六章》是郭沫若散文的代表作。
五、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在“五四”时期,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朱自清等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还应提到的是瞿秋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六、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
1918 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提倡过同样有进步意义的“平民文学”的主张。发表过《小河》、《两个扫雪的人》、《路上所见》、《北风》、《画家》等,以接近口语的白话作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周作人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方面,其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等。
七、冰心散文创作及其艺术特色
冰心早期还写过一些婉约典雅的小诗,曾独步一时,被人们誉为“冰心体”。冰心的“爱”的哲学的道德情感力量应充分肯定,在艺术上也使她独树一帜。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自然卷舒,空灵又飘逸;语言美妙,清丽又典雅。
八、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
(1)旁征博引,(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又不乏幽默、苦涩的滋味,(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具有独特的风致。
第六节 戏剧创作
一、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
中国现代戏剧活动开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于 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话剧,最早是 1911 年洪深写的《卖梨人》和与此差不多同时欧阳予倩的《运动力》。自 1919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终身大事》起,形成了各种戏剧流派的雏形。
二、春柳社
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1906 年成立春柳社;1910 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三、《终身大事》
胡适的《终身大事》与南开新剧团的《新村正》等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洪深介绍《终身大事》时说:“这一时期理论非常丰富,创作却**贫乏,只有胡适《终身大事》一部剧本是值得称道的。”
四、“南国社”
是田汉领导创立的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
五、民众戏剧社
①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 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②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 ③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六、20 年代主要话剧作家和代表性话剧作品
在 20 年代话剧创作中,田汉、洪深、丁西林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田汉在 20年代发表了《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等二十多部戏剧。丁西林:1923 年写出的**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一鸣惊人,显露出他出众的幽默才能和高度的喜剧艺术技巧。郭沫若的历史剧《虎符》的思想特色是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洪深的《赵阎王》。胡适的《终身大事》。
七、“问题剧”与“写实的社会剧”
“问题剧”是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的“问题”的剧作,“写实的社会剧”是以描写社会现实,反映真实人生的剧作。问题剧是 20 世纪 20 年代“五四”文坛上出现的一批借鉴易卜生的戏剧类型,往往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出现了一大批以胡适的《终身大事》为代表的“娜拉”型戏剧作品和“出走型”戏剧人物。
八、郭沫若 20 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
郭沫若 20 年代专注于历史题材戏剧创作,1923 年发表了《卓文君》和《王昭君》,1925 年又创作了《聂莹》,1926 年将这三部戏剧集结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九、洪深的话剧创作及其剧作《赵阎王》
洪深 1922 年创作话剧《赵阎王》,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的独白和心理幻觉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使剧界耳目一新。
十、田汉的《咖啡店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话剧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田汉 1920 年写成话剧《咖啡店之一夜》,20 年代田汉最有影响的剧作是《获虎之夜》与《名优之死》。
《南归》:属于象征剧,里面浪迹天涯的流浪者也弹着吉他唱着感伤的歌,一身诗人气质。《名优之死》: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力作,是田汉艺术探索转变期中**秀的重要代表作品。《回春之曲》:三幕剧,音位回归到他所擅长的抒情风格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丽人行》:打破幕的分割,运用话剧的多场次结构,将全剧分为二十一场。女工刘金妹。
十一、爱美剧
(1)1921 年初,汪仲贤、陈大悲等组成的民众戏剧社,与应云卫、欧阳予倩等组成的上海戏剧协社,着力提倡“爱美剧”。
(2)“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它针对文明戏的堕落,力求摆脱商业化倾向,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
(3)主张戏剧表现时代、人生,并重视舞台实践、剧场组织工作以及剧本的创作与改编,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
【单选题】
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 )
A:南国社 B:辛酉社 C:民众戏剧社 D:春柳社
答案:D
解析:中国现代戏剧活动开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于 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可知,最早的话剧团体为春柳社。
【简答题】
2.象征诗派
【答案解析】
象征诗派指以 1925 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 20 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
3.论述《野草》在艺术上的探索及成就。
【答案解析】
(1)诗与散文结合,以抒情为主,篇幅较短,内容含蓄、凝炼,具备诗的特点;
(2)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大量运用象征、隐喻手法,构成了幽深奇崛的艺术境界;
(3)在语言上表现为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由此又派生出句式、节奏上的回环反复,词约而旨远,言尽而意永;
(4)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个里程碑。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1928—1937)
**节 概述
一、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 1928 年发生的重要转折1928—1937 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十年,又统称为 30 年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也称左翼十年,开始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太阳社于 1927年底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磁、钱杏邨、孟超等,出版刊物有《太阳月刊》、《海风周刊》等。此后,许多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文章被发表。
三、郭沫若在《创造月刊》上宣称“个人主义的文艺老早过去了”。
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鲁迅在与创造社的论争中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提倡,针对创造社忽视艺术特性的错误,他指出“**文艺固是宣传,而**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
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情况
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 1930 年 3 月在上海成立。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4.会刊《新诗歌》。左联先后出版的刊物有:《北斗》 ,《文学月报》,《文学导报》,《前哨》。
六、“左联”进行的主要文学活动
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七、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主要是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的论争。
八、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文艺自由”的论争“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1931 年底,以自由人自诩的胡秋原,连续发表文章,谈“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在左翼文学与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之间左右开弓。
九、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大众语文论争”:这场论争是因为 1934 年 5 月汪懋祖、许梦因等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引起的。
十、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两个口号:1935 年一二九运动爆发,由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胡风、冯雪峰为补救其不足,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于是出现了宗派主义情绪的论争。
“左联”成立后,**次向**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理论家是周扬。他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1936 年,鲁迅对“两个口号”的论争做了辩证解释的文章是《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第二节 茅盾
一、茅盾的主要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道路
在文学创作方面,茅盾于 1928 年发表首部小说《蚀》,代表作有《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茅盾无疑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共产作家,与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其中提出的“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更是成为稍后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基本精神的先声。
二、茅盾的主要文学作品
长篇《子夜》《虹》《霜叶红于二月花》《腐蚀》;中篇《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香山红叶》不是矛盾的散文。
三、“社会剖析派小说”
茅盾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如实描写现实,在其影响下出现一批追随其创作风格的作者和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主要人物:茅盾、沙汀、吴组缃、艾芜。
四、茅盾的“文学为人生”的主张
茅盾于 20 年代初提出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包括的内容有:反映民众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同情被损害与被侮辱者,指导人生。茅盾小说创作的**特点是关注时代的风云变幻,表现出时代风采。
五、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价值
《野蔷薇》是茅盾 1929 年 7 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它收录了作者创作于 1928年至 1929 年的《创造》、《自杀》、《诗与散文》、《一个女性》、《昙》等 5 篇短篇小说。
艺术特色:小说均以恋爱为题材,表现“追求“与”幻灭“的主题。
艺术价值:借鉴了现代西方文学的表现方法 :
①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
②运用环境氛围对人物心理的渲染烘托。
六、《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作成:《幻灭》《动摇》《追求》。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过的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
第三节 巴金
一、巴金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巴金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卓越的作品之一。创作于抗战时期的小说是《火》。
二、巴金主要小说作品
《灭亡》是巴金**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三部曲又称抗战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
三、巴金早期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情况
巴金被无政府主义激进的思想所吸引。巴金早期的世界观的实质是“把革命民主主义的内核裹藏在无政府主义的外衣之中”。
四、巴金的短篇小说创作及其艺术上的特点
**类作品,数量较多又有特点,以反映外国人民的生活为主。第二类作品,以反映**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反抗斗争为主要内容。第三类作品是童话。多采用**人称;人物塑造上,注重对心灵的探索,注意负责的性格;在结构上,娓娓而谈。
五、《憩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憩园》反映这种腐朽的制度对其自身成员人性的扭曲与毒害。既有游子归家寻梦的怀旧情绪,又有对人事变迁的哀伤、感慨,对自己笔下的这些行将衰亡的人物,同情多于愤怒,叹息多于批判,通篇凄美的、抒情的调子,文字舒缓、婉约。
六、《激流三部曲》的主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点
《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作品,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该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它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其思想内容为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腐朽及其走向崩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瑞珏、梅、鸣凤三个女性的悲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民抗婚、觉慧出走表现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标志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秋》写封建大家庭**崩溃。一方面一些年轻生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巴金的《家》中觉新形象的悲剧性命运。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第四节 老舍
一、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老舍,新中国**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老舍的主要小说作品
1925 年在英国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大家。在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期间,老舍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先后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把幽默与严肃的思考结合起来。是老舍上述三部作品共同的特色。《猫城记》寓言体小说,主题是批判国民性。《离婚》标志着老舍创作思想艺术的新高度。《鼓书艺人》是 40 年代末应邀在美讲学期间写成,该作是老舍城市底层社会生活长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老舍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在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期间,他完成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先后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二马》是三篇中的翘楚。老舍以中英两个民族心理对比来剖析国民性的小说是《二马》。《二马》以马氏父子从北京到伦敦的生活轨迹为经,中英两国国民性的比较为纬,展开了较为广阔的画面。
四、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初连载于《宇宙风》杂志(1936 年 9 月—1937 年10 月),1939 年首版单行本。
主要人物: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小福子。
五.《四世同堂》
1、老舍的鸿篇巨著《四世同堂》由三部连续性的长篇《惶惑》《偷生》《饥荒》组成。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作品以祁家为中心,广泛地描写了北京市民阶层的各式人等。①结构特点: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辐射型人物关系设置,网络状展开。②思想内容:反映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及其觉醒、斗争;侵略者统治下灵肉遭遇折磨的痛史与惶惑偷生国民性的恨史;表现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④人物:钱默吟、蓝东阳、小崔。祁老者形象:胆小怕事,因循守旧,安分守己。
2、《四世同堂》采用的是长河奔流的结构方式,其多线索的宏大叙述,在深广度、笔力、气势上都是有自觉的史诗式的追求。
3、祁老人是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的祁家的长者。祈瑞宣是既接受新式教育,又受着传统文化思想束缚的祁家的长房长孙。祁瑞丰是祁家的败家子和民族的败类。钱默吟是一个旧式知识分子,他身上体现的是名士风范和侠风义骨。
第五节 沈从文
一、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沈从文 1925 年发表**篇小说《福生》,1926 年出版**个创作文集《鸭子》。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八骏图》、《新与旧》、《月下小景》、《阿黑小史》《湘行散记》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始终称自己为“乡下人”,
二、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代表性作品
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924 年—1930 年成长期,1931 年—1938 年丰盛期、成熟期,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卷)以及《八骏图》、《新与旧》、《月下小景》、《阿黑小史》、《湘行散记》等大量作品都发表于这一时期。沈从文批判大学教授的卑下人格、反映他们污浊内心的小说是《八骏图》。
三、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和“现代都市人生”两大类题材“湘西世界”:
沈从文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现代都市人生:都市文化批判系列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八骏图》则代表了沈从文都市文化批判的**成就。
四、《边城》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柱石。《边城》通过对女主人公翠翠的描写,体现了特殊关系中人性的**美:自然、淳朴、和谐、宁静。《边城》表现了特殊世界、特殊关系中人性的**美:自然、淳朴、和谐、宁静。展示理想的人性,作为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征,都从某一方面展现了理想人生形式的内涵。
五、《八骏图》的写作意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
创作意图:是他的笔触从叙述自身经历转向关心社会和人生,对现实社会的丑恶和文明世界的虚伪也有所针砭,知识分子开始成为他描写的对象,与以往不同的小说《八骏图》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都市题材小说。沈从文创作《八骏图》与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的“酒中八仙”相关联。当然小说的原型并非**就是现实中的“八仙”。
六、以《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为例,论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意蕴。
(1)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分为"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两部分,以《边城》与《八骏图》为代表;
(2)《边城》所展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形式,赞颂了自然、健康、优美的人性,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
(3)《八骏图》描写了知识者的几种病态人生,讽刺了他们不自然的人生形式;
第六节 曹禺
一、曹禺的生平和戏剧创作情况
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著有《雷雨》、四幕剧《日出》、三幕剧《原野》、《北京人》等**作品,其中《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茅盾赋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合称为“鲁郭茅,老巴曹”。抗战爆发后,曹禺创作了《北京人》《家》《蜕变》。《北京人》:曾思懿、江泰;《日出》:方达生、翠喜;《雷雨》:四凤。《雷雨》的诞生,以及曹禺的《日出》、《原野》等**剧作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代表人物周冲、侍萍、鲁大海、繁漪。
二、曹禺剧作在戏剧语言方面的特色
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三、曹禺戏剧的语言风格。
(1)戏剧台词都是发自剧中人的内心深处,带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并随着剧情性格的发展而变化;
(2)戏剧语言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剧中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具有丰富的潜台词;
(3)戏剧语言富有诗意。
四、《雷雨》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思想意义:①从家庭层面说,表现了家庭的悲剧、家庭的罪恶;②从阶级层面说,《雷雨》表现了阶级的对立,③从社会层面说,表现了社会的冷酷;④从人生哲学层面说,表现了宇宙的残忍,人类的命运悲剧。
周朴园的性格特征:①这是一个带有封建精神特征的资本家形象; ②这个人物集中表现出专横、自私、阴险、冷酷、虚伪的性格特点; ③作品也表现了他在**程度上的温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艺术特色:1.独特的结构艺术。其结构上采用了“回溯法”,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2.具有丰富潜台词和充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追求戏剧的诗意,诗意的人物和诗意的语言也增强了全剧的诗意。《雷雨》属于锁闭式结构。
五、《日出》的结构艺术特点。
(1)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从多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2)用诸多生活的片段来表达“损不足以有余”的判性主题。(3)结构上采用辅助性手法:如设置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陈白露、金八等,加强戏剧结构的整体性
六、《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1.《雷雨》是属于锁闭式结构。2.《日出》则是人像展览式的结构。
第七节 小说创作
一、30 年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30 年代小说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厚的历史内容的长篇小说最为突出。
二、30 年代小说作家形成的几个主要群落
左翼作家群。以文学为革命呐喊,热衷表现流行的“革命加恋爱”主题。京派作家群:主要是指 20 年代末期至 30 年代,文学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滞留北京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当时亦称“北方作家”派。“新感觉派”作家群:“新感觉派”是指 30 年代以《文学工场》、《无轨电车》和《现代》等杂志为主要阵地从事小说创作的一批作家,“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作家是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还有穆时英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和“鬼才”作品也体现了“新感觉派”的基本特点。萧红的(1911-1942)这时期的代表作是被鲁迅评为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的《生死场》。
三、蒋光慈、柔石、丁玲、沙汀、艾芜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情况
蒋光慈:在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写出了《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丽莎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为《田野的风》。柔石:创作了**的中篇小说《二月》(人物“陶岚”出自该作品)。
丁玲:1927 大革命失败之后所写的《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报告文学和小说作品:《十八个》、《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莎菲女士的日记》是成名作。丁玲年在解放区创作的小说有《在医院中》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在霞村的时候》。
沙汀: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还乡记》。艾芜:1933 出版了**部小说集《南行记》。
四、京派作家群的流派特色
(1)30 年代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成员主要是居留北京的一些自由主义作家,如沈从文、废名、芦焚(师陀)和萧乾等。
(2)侧重表现人性的丰富乃至美好,展示乡风民俗的和谐,作品大都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宁静幽闲的意境之美,对于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的创新:
(1)"新感觉派"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2)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觉,采用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3)开掘包括人的梦幻与变态心理的无意识领域。
六、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1.在于真实地反映了土改斗争中农村生活的复杂性,暖水屯有着明晰的阶级分野。2.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3.《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也显示了丁玲善于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特长。
七、丁玲笔下的莎菲形象及其意义。
(1)莎菲是个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女性,执拗地寻求人生的意义却又找不到出路;鄙视世俗,又不时徘徊于声色边缘;重感情,更爱幻想与狂想。(2)莎菲的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动荡时代知识青年的反抗而带着病态的性格。
八、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张天翼的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
思想特色:1.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2.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灰色人生哲学和畸零性格。
第八节 诗歌创作
一、30 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30 年代新诗创作主要有三股潮流,即政治抒情诗歌、唯美诗歌和乡土诗歌。
二、30 年代政治抒情诗歌的创作
1927 年后郭沫若很快出版了诗集《恢复》中的大部分诗歌是抒写革命情怀,是典型的政治抒情诗。
三、30 年代唯美派诗歌的创作
唯美诗歌派:主要指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的诗歌创作。新月派在 1927 年以后的活动已经由北京转移至上海,这时的新月派诗歌的主要创作力量是徐志摩、陈梦家、饶孟侃、林徽因、方玮德、卞之琳等人。他们的主要阵地是 1928 年创刊的《新月》月刊和 1930 年创刊的《诗刊》季刊。
四、30 年代的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戴望舒,现代派的得名除了因为他们主要以《现代》杂志为阵地之外,在艺术上,现代派主要以象征主义为中心,诗歌的语义和内涵更有暗示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金克木、施蛰存、卞之琳、林庚、徐迟、李白凤等。
五、以戴望舒的诗歌为例,30 年代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色。
(1)戴望舒的诗歌长于感受体味或朦胧、或明朗的“诗情”,又避免直接抒情,表现出现代派诗歌注重表达孤独、寂寞和惆怅等个人情绪,诗绪朦胧、神秘的特点;(2)戴望舒的诗歌借鉴象征主义的象征、隐喻、同感、移情和奇特的观念笼络等表现手法,将主观情感外化为意象,集中体现了现代派以象征主义为中心,诗歌的语义具有暗示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六、30 年代乡土诗歌的创作
臧克家 30 年代诗歌主要是描写农村的生活面貌及农民的苦难命运,他也因此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泥土诗人”。
七、 殷夫的“红色鼓动诗”
殷夫的诗作较为出色。生前曾自编有《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四本诗集。人们将他的代表作称为“红色鼓动诗”。
八、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及其主要艺术成就
诗集:1929 年出版**部诗集《我底记忆》,此后又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四部诗集出版。《雨巷》:戴望舒的成名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因此他也被称为“雨巷诗人”,《雨巷》被叶绍钧称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九、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
(1)对内心朦胧的诗情有特殊的敏感,长于书写细腻的感受。
(2)善于将主观情感外化为意象,把抽象的情绪感觉化
(3)娴熟运用象征、隐喻、通感、移情和奇特的观念联络等表现手法。
(4)形式自由灵动,30 年代以后,更趋向于散文化。
十、臧克家诗歌的主要内容、思想特征和艺术特点
臧克家 30 年代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农村的生活面貌及农民的苦难命运,他也因此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老马》是臧克家最负盛名的短诗,这里的“老马”正是忍辱负重、饱受苦难的中国农民的性格与命运的象征。闻一多在《烙印·序》中说:“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意义。没有克家的经验,便不知道生活的严重。”1933 年出版了**部诗集《烙印》,这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第九节 散文创作情况
一、30 年代专门性散文刊物的刊行情况
30 年代在鲁迅杂文熏陶、哺育下还产生了一些杂文新秀,如徐懋庸出版了《不惊人集》、《打杂集》;唐弢出版了《推背集》、《海天集》,他们都是**的左翼青年作家。在三十年代的散文作家中,以写作杂文著称的是徐懋庸。
二、30 年代议论性散文的突出成就
30 年代散文成就最为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30年代在鲁迅杂文熏陶、哺育下还产生了一些杂文新秀,如《不惊人集》、《打杂集》,《推背集》、《海天集》,还有柯灵、聂绀弩等也写了不少杂文。
三、30 年代抒情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在抒情散文方面,何其芳和丽尼是较突出的。何其芳的抒情散文集《画梦录》在文体上近乎散文诗,在艺术上除依事托物以抒情怀外,还注重运用想象选择意象,借鉴象征手法,语言词彩较绚丽。丽尼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
四、30 年代叙事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叙事散文方面,较有成就的有李广田和陆蠡。李广田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等。陆蠡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其中有些是抒情散文,但写得较好的是记人的,而且多是写农村人物的那些作品。
五、30 年代哲理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30 年代哲理散文较有特色的是丰子恺、梁遇春。丰子恺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梁遇春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梁遇春的散文善于在拉杂闲谈或解析知识中讲一些人生哲理,文笔既幽默风趣,又清新婉转。
六、30 年代游记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30 年代游记散文写得较好的是郁达夫,著有散文集《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第十节 戏剧创作概况
一、30 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
30 年代戏剧的发展首先体现为左翼戏剧运动的蓬勃展开。
二、“农民戏剧实验”
曾有“南田(汉)北熊”之说的熊佛西 1926 年离美归国,主持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1932 年至 1936 年间到河北定县从事长达五年的农民戏剧的研究和实验。
三、30 年代左翼戏剧运动和左翼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夏衍的著作有:《心防》、《法西斯细菌》。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出版的选集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的《赛金花》曾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洪深 1930 年至 1932 年间相继创作了《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合称“农村三部曲”。
【单选题】
1.曾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的作品是 ( )
A:《上海屋檐下》
B:《法西斯细菌》
C:《都会的一角》
D:《赛金花》
【答案解析】
夏衍的《赛金花》曾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继之又有他的《都会的一角》和田汉的《回春之曲》,还有许多是热血沸腾的戏剧家们集体创作的剧作。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
**节 概述
一、40 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1937—1949)十二年,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活动。
二、40 年代文学形成的三个区域: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同时并存的格局。
三、40 年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抗战初期;抗战中期;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
四、“孤岛文学”
1.就时间而言,是指 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至 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2.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
3.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五、40 年代台湾文学社团和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
1936 年 9 月,日本殖民当局开始推动“皇民化”运动。作家只能用日文进行创作。台湾重要的文学社团:“银铃会”。
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抗战以来整个文艺界的创作和理论批判产生的影响1942 年 5 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次年公开发表。《讲话》要求文艺工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使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讲话》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论述中,明确以政治标准为**,艺术标准第二。《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
七、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和其对新文学发展的意义。
内容:1942 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这次讲话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及其理论体系的集中体现,其宗旨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根本上提出文艺的方向性问题,即“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明确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
一、40 年代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沈从文:《长河》;巴金:《憩园》;老舍:《四世同堂》;钱钟书:《围城》;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等是这一时期的**之作。
二、40 年代国统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抗战初期戏剧运动异常活跃。出现了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的街头剧、活报剧、茶馆剧、朗诵剧、游行剧、灯剧等,被戏剧界称为“好一记鞭子”的三个短剧《三江好》、《**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
三、40 年代国统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两大流派:七月派、九叶派。两种文体:艾青体、田间体。
四、40 年代以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为主题的小说
以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为主题的小说,则有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的《山野》,吴组缃的《山洪》等,这些作品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分析由于民族矛盾刺激而迅速变动中的社会人群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五、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艺术成就。
(1)杰出的讽刺艺术。(2)独特的场景安排。(3)精湛的结构艺术。
六、40 年代历史题材的小说
历史题材创作方面,40 年代有两个创作高潮,一是上海“孤岛文学”的南明史剧,主要有阿英的《碧血花》、《葛嫩娘》、《海国英雄》。二是郭沫若从 1941.12 到 1943.4 先后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 6 部历史剧。
七、40 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1.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2.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1.是 40 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八、沙汀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沙汀抗战时期的小说主要是揭露那些借抗战之名营私舞弊,大发国难财的国民党基层官吏和鱼肉乡民的土豪劣绅,无情地撕下他们冠冕堂皇的抗战外衣,刻画他们可憎可鄙可笑之态。
艺术成就:1.杰出的讽刺艺术 2.独特的场景安排 3.精湛的结构艺术。
九、艾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思想:艾芜的小说大都取材于社会下层的生活,把西南边疆地区下层社会的风貌和异国人在殖民地统治下的生活带进现代文学创作中。写出了生活重压给人们的精神创伤。
艺术成就:有较强的艺术概括能力和处理题材的魄力;作品笔调清新明快;以现实主义手法取代抒情浪漫的风格。
十、钱钟书《围城》的思想意蕴、主要艺术特色
《围城》的思想意蕴大致可分三个层面:1.社会批判层面。作品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足迹。2.文化批判层面。3.哲学反思层面。《围城》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思考。
艺术特色:1.作品中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2.作者在小说中妙语连珠,新意迭出。3.中外典故、理论学识、生活印象,都一齐奔汇笔下。
十一、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等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
1、(1)路翎 40 年代的长篇小说。(2)以抗战为背景,描写了苏州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各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表现了财主的儿女们在大时代中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命运。 (3)史诗般地展现广阔的社会图景,深入表现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2、人物形象塑造:作者从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人物命运的不同走向刻画了三个**不同的类型。
3、主要艺术特色:以史诗的笔触,描写人物的灵魂的搏斗,在揭示人物的灵魂的复杂性方面具有特殊价值。采用兼容政治、哲理、抒情等多种艺术要素的夹叙夹议的叙述艺术。
十二、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1、思想内容:(1)张爱玲小说以超脱于政治与阶级的观点去看待人生;(2)集中地暴露了个人身上的邪恶性;(3)刻画了现代都市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尖锐矛盾;(4)表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
2、艺术价值:(1)张爱玲小说的特色首先来自于传奇性的故事,以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她擅长于叙说“家史性”的故事。(2)她的小说有丑恶的人性展示,两性关系中的性心理、性变态、人格分裂等是她常写的题材。(3)她不仅将中外古今的**传统熔于一炉,而且能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各自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雅俗融合的境界。
十三、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独特的情调以及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建树
1、主要思想内容有:(1)写出了民族的悲哀,人民的苦难。(2)注重挖掘在苦难中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3)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4)表现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不息的追求。
2、艾青的诗歌突出地表现着一种独特的情调,这便是浓浓的忧郁情绪。艾青诗歌在艺术上的独特建树:**,意象和诗歌形象。第二,感觉印象与所宣泄的主观感情的融合。第三,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
十四、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1)是在动荡混乱时代,一个现代派诗人内心情绪的凝结,在“我”的形象系谱中显示出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2)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展示内心的分裂、残缺、矛盾和痛苦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3)在对个体生命的自觉感悟与沉思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类命运、历史沉浮和民族忧患的沉思。
十五、夏衍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选取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作者用平淡的笔墨来写人物的灵魂,细致而不露痕迹,在看似平静的画面的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感情,作品显示出清淡、质朴、隽永、飘逸的艺术风格。
十六、陈白尘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陈白尘戏剧创作坚持现实主义方向。他一方面从历史素材中寻找戏剧性,另一方面他从现实生活提炼喜剧性,以他特有的幽默和讽刺才华,写出一部部“大时代的小喜剧”。
十七、陈白尘《升官图》的艺术表现特色。
①以荒诞离奇的梦境揭示现实,梦境为喜剧手法的自由发挥起了重要作用;
②情节的离奇建构和人物描写的高度漫画化相结合,使剧作充满喜剧性;
③用喜剧手法将政治批判与道德批判结合在一起,写出群丑多行不义的必然下场。
十八、张恨水
《春明外史》是张恨水的成名作。
张恨水是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受到鸳鸯蝴蝶派影响,他的小说有以俗为雅、注重传承、大量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模式的特点,创作有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啼笑因缘》这本书的出版之后非常畅销,张恨水因此被视为旧派通俗文学中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张恨水 1926 年发表的《金粉世家》是其**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一、秧歌剧的改造创新
影响大的秧歌剧主要有《夫妻识字》(马可)、《牛永贵挂彩》(周而复、苏一平)、《红布条》(苏一平)等。这些新秧歌思想内容,选择了现实的劳动生活题材,描绘了健康有活力的工农兵形象,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张志民的《王九诉苦》等是歌谣体新诗的代表作。
二、新歌剧的创造及其代表性作品《白毛女》
《白毛女》、《王秀鸾》《血泪仇》《赤叶河》和《刘胡兰》等是新歌剧的代表性作品。《白毛女》以流传于民间的“白毛仙姑”传说为素材,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全新主题。
《白毛女》
①40 年代创作于解放区的新歌剧。
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等执笔;
③塑造了喜儿等形象,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的主题。
三、根据地早期的朗诵诗和街头诗
根据地早期诗歌主要是朗诵诗和街头诗。柯仲平与李雷、萧三等人倡导朗诵诗运动,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成为根据地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柯仲平有代表作《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等。街头诗最早出现于抗战之初的上海、武汉等地,形成运动则在延安。
四、解放区的章回体抗日题材小说
解放区最早出现的中长篇小说是章回体的抗日题材小说。其中《洋铁桶的故事》(柯蓝)、《吕梁英雄传》(马烽、西戎)、《新儿女英雄传》(孔厥、袁静)等“新英雄传奇”,以章回体的传统文学形式表现人民武装斗争的新内容,是这类小说的共同特征。
五、赵树理小说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
思想意义:赵树理的小说多取材于他所熟悉的生活,多以反映农村社会或农村工作中的问题,故他常常称自己的小说为“问题小说”。赵树理小说的突出贡献就是成功地描写了各类不同思想性格的农民形象。他一面热情讴歌了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同时又着力刻画了一些暂时还愚昧落后但已经开始走向转变的农民代表。
【简答题】
九叶诗派
【答案解析】
(1)九叶诗派是 40 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2)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穆旦、辛笛、陈敬容等诗人;因后来出版诗歌合集《九叶集》,被称为“九叶诗派”。
(3)九叶诗派扎根现实,传达了向往光明与和平的时代情绪。
第四章 50至70 年代文学(1949—1977)
**节 概述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同志在**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0 年代前中期,文艺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即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华**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是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最活跃的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在台湾的最初登场,是从诗歌开始的。
第二节 “十七年”的小说
一、“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十七年”的小说主要继承此前解放区文学的传统。“十七年”的小说在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收获。
二、“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长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柳青的《创业史》。短篇: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的《百合花》。
三、“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在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个领域取得的成绩
历史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本时期的小说以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再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斗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军事战争、农民运动、学生运动以及监狱斗争等各种斗争形式。
四、“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题材的小说
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的有:马烽的《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的有:李准的《李双双小传》,具有较高价值的有马烽的《我的**个上级》。
五、“十七年文学”中以民主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以民主革命为题材的小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
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小说:杨朔的《三千里江山》、陆柱国的《上甘岭》,短篇小说有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六、“十七年文学”中的工业题材的小说
周立波的《铁水奔流》,雷加的《春天来到了鸭绿江》,艾芜的《百炼成钢》。
七、 “十七年文学”中的大胆“干预生活”的小说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绍棠的《田野落霞》,李国文的《改选》。
八、《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深刻的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站在历史的高度,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1)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具有自私、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2)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3)性格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内心充满矛盾,是因为动摇于集体利益与个人发家之间的中间人物。
九、《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艺术特点
林霞这一人物既有性格上的意义,也有结构上的作用。通过他的眼光,作品塑造了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刘世吾的形象。
十、50-70 年代台湾小说创作的几种形态
(一)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以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七等生等人的创作为代表;(二)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实主义意味,以林海音、陈映真、黄春明、王祯和等人的创作为代表;(三)表现海外中国人生活的作品,以於梨华、聂华苓等人的创作为代表;(四)通俗文学作品,以琼瑶的创作为代表。
十一、“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主要缺失
1.文艺政治化 2.题材单一化 3.手法简单化 4.人物形象扁平化 5.作家非专业化
十二、吴强小说《红日》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
题材内容:《红日》着眼于 1946 年秋末冬初到 1947 年春夏之际,华东战场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相互衔接的战役,并以孟良崮战役为重点,形象地概括了华东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历程。
艺术特色:《红日》将历史纪实与艺术创造相结合,表现广阔的战争画面和生活图景。力图生活化、个性化表现人物的负责性格。
十三、《红岩》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红岩》是一部反映黎明前光明与黑暗**决战的长篇小说。中国革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敌我双方进行了一场尖锐激烈的特殊斗争。《红岩》采用了多线索的网状结构方式。
十四、《红旗谱》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写出了农民寻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历史。描写了农民的革命英雄谱系,反映了他们由单枪匹马的自发反抗到有组织有领导的自觉斗争的过程。
艺术成就: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借鉴了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创作技巧。以粗线条勾勒人物的性格。在语言方面,小说从词汇到语法,都注意语言的个性化与通俗化。
十五、《青春之歌》思想和艺术特点
《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现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
艺术成就:塑造了一个从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使其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教科书。
十六、《百合花》的艺术特点
(1)不是正面描写激烈的战斗过程,而是撷取战争中的一朵“浪花”,从侧面来表现战争。
(2)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
(3)人物心理描写细腻准确,富于层次感。
(4)艺术风格清新、俊逸。
第三节 “十七年”的诗歌
一、“十七年文学”中诗歌创作的总体面貌“十七年”的诗歌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曲折盘旋的发展态势。
二、“十七年文学”中诗歌创作的主要代表性诗人和作品
艾青的《南美洲的旅行》、《大西洋》;流沙河的《草木篇》;郭小川的《望星空》;贺敬之的《回延安》。
第四节 “十七年”的散文
一、“十七年文学”中散文发展的基本状况
为了直接而迅速地反映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表现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十七年”期间作家们纷纷将纪实性强、信息量大的通讯报告作为表达内心激情的工具。
二、“十七年文学”中散文创作的主要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冰心的《樱花赞》,杨朔的《海市》,刘白羽的《红玛瑙集》。
三、“十七年文学”中的通讯、报道、特写体散文创作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中间》,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四、“十七年文学”中的抒情散文、游记散文、传记散文和杂文创作
抒情散文:老舍的《我热爱新北京》,秦牧的《社稷坛抒情》。
游记散文:叶圣陶的《游了三个湖》,碧野的《天山景物记》。
传记散文:吴运铎的《把**献给党》。
杂文:马铁丁的《思想杂谈》。
五、杨朔散文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杨朔的散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能够迅速的反映时代的侧影。通过普通劳动者的言行,赞颂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情操。杨朔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寻求诗意的艺术构思。其次,缜密精巧的艺术结构。
六、秦牧散文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秦牧的散文总是给读者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和健康的审美熏陶,在知识性和趣味性中包含着积极的思想主题。
在艺术表现方面,秦牧的散文颇具特色。首先,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抒情性于一体。其次:语言流利酣畅、凝练生动,文笔生动,声情并茂。
七、刘白羽散文的时代气息和艺术特色
刘白羽散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他善于运用剪辑手法将历史和现实交织成形象的艺术画面,表达新颖深刻的主题。其次,他擅长融情入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壮阔气象,显示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特征。
八、董桥散文的主要特征
董桥的散文,常从某篇文章,或某个事件、某种观点引申出去,自由发挥,恣意驰骋,**轻轻一收,遂成为一篇有思想、有情怀、有文采的散文。还有一个特点,即在他的一些散文中,常常运用大段让人读之不免觉得有些“野”、有点“黄”的比喻。
第五节 “十七年”的戏剧
一、“十七年文学”中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
《茶馆》的三个时代三个社会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
二、“十七年文学”中旧剧改造和新剧创新方面的成就
50 年代初,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戏曲研究与实验机构,将戏曲改革与现实政治紧密地挂上钩来。以“推陈出新”为基本方针,“十七年”的戏曲整理改编旧有传统剧目,比如对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昆曲《十五贯》的改编,都是成功的尝试;也创作了一些新的剧目,包括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
三、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这部戏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选择了“茶馆”这个最有表现力的地点,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段借以展示历史变迁;塑造了以王利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茶馆》的戏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
四、老舍剧作《茶馆》的语言艺术
(1)老舍的话剧语言都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朴素流畅而又韵味**;
(2)《茶馆》的语言注重人物对白的性格化和个性化呈现,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说话的口气、态度和方式均有所不同,甚至同一个人物在不同场合出现时的语气和神情也会发生变化。
第六节 “文革”文学
一、“文革”文学的基本状况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同样也使文艺事业遭到了空前的劫难。
二、《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文艺黑线专政论”、对“黑八论”的批判在批判“黑八论”以后,为了给“阴谋文艺”提供理论根据,江青一伙又以总结创作经验为名,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创作原则、“主题先行论”等一整套创作理论。
三、《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1)1966 年,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2)《纪要》的核心是“文艺黑线专政论”,把 1949 年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
(3)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三突出”“主题先行论”等一整套理论,造成了文艺理论领域的大混乱。“文艺黑线专政论”是《纪要》的核心。把 1949 年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
四、“样板戏”
“文革”期间,江青一伙在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还窃取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60 年代初期京剧改革的成果,并将它们连同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 8 个剧目,吹捧它们是向封、资、修文艺顽强进攻的突出代表。
【单选题】
1.以“人道主义情怀、批判意识和民族主义精神”为其小说世界核心的台湾乡
土文学作家是( )
A:陈映真 B:欧阳子
C:白先勇 D:余光中
【答案】A
【解析】陈映真(1937 一 ),本名陈永善,主要作品有《将军族》、《**件差事》、《夜行货车》、《赵南栋》等。陈映真是台湾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小说是他关怀人生、同情弱者、反抗专制、思考社会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1978—2000)
**节 概述
一、1979 年 10 月,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二、80 年代以后台湾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特点:(一)新一代乡土文学作家登上文坛;(二)报道文学崛起;(三)政治文学勃兴;(四)都市文学兴盛;(五)女性主义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六)“另类”文学登场;(七)艺术形式的创新层出不穷;(八)留学生文学继续延伸;(九)探索戏剧得到重视;(十)原住民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
1.从现实主义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超越。
2.现代主义的“登陆”与繁荣。
3.90 年代,文学所呈现出的多种形态、多元格局是前所未有的。
四、80 年代以后香港文学的创作概况
通俗文学、先锋文学、社会文学三足鼎立,形成了以都市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文学格局。出现了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作品。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
一、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整体特点和主要成就
1.拥有一支强大且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队伍 2.题材领域不断开拓和突破,反映了广阔的生活领域 3.创作流派纷呈,气象万千。
二、“伤痕小说”
“伤痕小说”:是新时期文学涌现出来的**个潮头。1977 年 11 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轰动。《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随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于 1978 年 8 月 11 日的《文汇报》,“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便源于此。
三、“反思小说”
“反思小说”的出现晚于“伤痕文学”,它以茹志鹃于 1979 年 2 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作为标志。《李顺大造屋》可算是“反思小说”的代表作。
四、“改革小说”
兴起于 1981 年前后。1979 年《人民文学》第 7 期发表的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
五、“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小说”真正兴盛却是在 1985 年。韩少功发表于《作家》1985 年第 4 期上的文章《文学的“根”》。
六、“现代派小说”
“现代派小说”滥觞于 1979 年宗璞的《我是谁》、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等一批作品中,真正具有现代派特征刘索拉发表于《人民文学》1985 年第 3 期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部成功的“现代派小说”。
七、“实验小说”
“实验小说”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与反叛、消解;在文学观念上颠覆旧的真实观,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破碎,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八、“晚生代小说”
“晚生代小说”90 年代初,一种叫做“晚生代小说”的潮流开始出现。
九、“女性小说”
“女性小说”80 年代中后期,刘索拉、残雪、池莉、方方等一批女作家涌上文坛,她们关注的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王安忆名重一时的“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和铁凝的《玫瑰门》也仍然没有离开两性的传统文化范式。
十、“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出现于 1996 年并对文坛产生**冲击的一种小说潮流,以作家刘醒龙、关仁山、谈歌、何申等为代表,他们较有影响的作品分别为《分享艰难》(刘醒龙)、《九月还乡》(关仁山)、《大厂》(谈歌)、《穷县》(何申)等。
十一、王蒙的小说创作情况
1978 年始,王蒙进入了创作的探索喷发期,发表了长篇小说《相见时难》,小说集《冬雨》、《冻的湖》、《蝴蝶》、《木箱深处的紫花绸服》、《〈夜的眼〉及其它》、《王蒙中篇小说集》、《妙仙庵剪影》等。
十二、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将自己苦苦思索的人生哲理融会到作品之中,因此作品的理性色彩很浓。艺术上:写“痛苦中的欢乐”、“伤痕上的美”。风俗画与人物描写的和谐统一,小说具有诗化色彩。以粗犷、苍凉的大西北风情为背景,具有苍凉雄浑、粗犷质朴之美。
十三、刘心武小说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探索
刘心武,1977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不仅是刘心武的成名作,也成为新时期小说和“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标志着文学新的转机。1979 年发表的《我爱每一片绿叶》在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倡导个性主义的人文精神。1985年创作的《立体交叉桥》标志着刘心武小说创作有了一个飞跃。
十四、高晓声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塑造了一批“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借用西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描绘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历程。运用多种手段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十五、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和突出成就
艺术风格:①汪曾祺小说具有散文化特征;②小说具有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③语言具有诗化特征。
十六、新写实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1)“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发生于 80 年代后期;
(2)代表作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等。
(3)其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大多采用避免明确价值判断的冷静叙述;
十七、林斤澜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征
揭露畸形社会残害健康人性,泯灭美好人性的本质,从而寻觅健康美好人性的复归,可能是林斤澜小说创作的主旋律。对小说形式的探讨最下功夫。借鉴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技巧。
十八、韩少功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韩少功的前期创作以悲剧的氛围与艺术效果抨击极左路线,弘扬道德和伦理的力量。后期的作品以强烈的“寻根”意识和扑朔迷离的形式感来发掘人性中的惰性和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爸爸爸》对新时期小说观念的蜕变起着推动的作用,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寻根文学“思潮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十九、韩少功《爸爸爸》的人物塑造与文体特色。
(1)《爸爸爸》塑造了丙崽这一艺术形象,呈现了一种具有远古意识、初民思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展示了人性中的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 集体无意识“; (2)作品通过象征等手法,营造出神秘诡异的艺术氛围,启发读者去思考更深层的意蕴。
二十、张承志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小说有着强烈的节奏感; (2)小说突出运用了诗的表述方式,以诗的精神来结构小说,从而达到了诗的境界; (3)以哲学家的抽象思辨、历史学家的宏观视野赋予小说深刻的“暗示”内涵,从而使小说达到形而上的层面,具有崇高的、悲剧性的、神圣的审美效果。
二十一、贾平凹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贾平凹的小说以全方位的视角剖示整个人文环境的变迁给人的心理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艺术上,贾平凹的小说呈现出变化多端的个性:从柔美婉约的抒情风格到散文化的风韵,从充满着故事情节力度的“复归”到兼收并蓄现代派小说的技巧,他的语言精练而清新、明快而含蓄。
二十二、莫言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探索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性作品。小说**的特色是民间化叙事和生命力的洋溢。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欢乐、激情、狂喜、抗争”的独特的叙事风格。
第三节 新时期诗歌
一、新时期诗歌发展的基本情况
新时期的诗歌以 1976 年四五运动,诗歌重新获得了独立的品格。80 年代是诗歌的繁荣期。
二、新时期诗人队伍的主要构成
文学评论和文学史家所称的”复出的诗人“;五六十年代活跃于诗坛,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诗人;八十年代初涌现出来的”青年诗人“;”朦胧诗“诗人群;”第三代“的诗人。
三、新时期诗歌在艺术上的多向探索
新时期诗歌普遍追求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在表现技巧上,”朦胧诗“广泛吸收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
四、“朦胧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
主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技巧,在美学特征上更加朦胧。代表诗人:舒婷《致橡树》、北岛《回答》、顾城《远与近》、江河《纪念碑》、杨炼、梁小斌、王小妮和王家新等。
北岛《回答》:现实生活阴暗的一面在北岛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同时也遭到了诗人有力的质疑与挑战。在黑暗的现实面前,诗人并不是无所作为的;“一只被打碎的花瓶/嵌满褐色的沙滩/脆弱的芦苇在呼吁/我们怎么来制止/这场疯狂的大屠杀”(《冷酷的希望》).“芦苇”尽管”脆弱”,但却有着自己的尊严,因此,对于他已经不再相信的世界,诗人提出了勇敢不屈的宣战;“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朋降就把我算做**千零一名”(《回答》).
五、北岛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主要思想:1.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批判精神是北岛诗歌的首要特点。2.北岛的诗歌还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北岛善于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并且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出复杂的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六、舒婷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1)书写了从“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从狂热、迷茫到觉醒、奋起与追求的心灵历程,也表达了青年人的爱情、友情的美丽与忧伤,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彩。
(2)抒写了个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不失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性和社会内涵。
(3)善于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运用想象、联想和意象的拼接组合,表达多层次的丰富意蕴。
七、顾城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顾城是中国当代诗人,作家顾工之子,出生于北京。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文革前即开始诗歌创作,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八、第三代诗人的共同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流派”或“群落”
80 年代中后期涌现的、更为年轻的诗人称为“第三代诗人”。这批诗人,也被评论界命名为“后朦胧诗群”、“后崛起诗群”或“新生代诗人”。
九、第三代诗人(1)是 80 年代中后期涌现的一批年轻的诗人,也称“后朦胧诗群”、“后崛起诗群”或“新生代诗人”;
第四节 新时期散文
一、新时期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新时期散文的品种也较以前丰富,作家回忆录、人物传记、札记随笔、游记以及散文诗等文体纷纷出现。
二、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①"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
②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
③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④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三、余秋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出版有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以及选集《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思想:1.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2.厚重的历史感。3.在散文中所表现出的理性精神。艺术特色:行云流水、华丽雍容、在变化中可见思维机智的散文语言。采用了小说式的叙事形态,使散文带有了**的情节性。
第五节 新时期戏剧
一、新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1977-1979 是现实主义戏剧的恢复期;1980-1985 是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是探索戏剧期;1986-1989 年是对探索戏剧的总结,小剧场运动时期。《枫叶红了的时候》和《曙光》的问世,标志着话剧创作的新生。
二、80 年代“探索戏剧”的主要内容:
(1)80 年代初期,一些剧作家用新的艺术手段表达对于生活和人的生存问题的思考,创作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探索剧作。(2)采用时空灵活拓展、意识流、荒诞派手法等现代戏剧技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规范。(3)代表作有马中骏、贾鸿源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信号》等。
三、沙叶新剧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沙叶新的《陈毅市长》却以一种巧妙的结构方式将这位革命家的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真实丰满,这种结构就是他自己所谓的“冰糖葫芦式”的戏剧形式。
四、高行健在戏剧艺术探索上的主要成就
在话剧写作领域,高行健以《**信号》、《车站》、《野人》、《彼岸》等作品奠定了他在探索戏剧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在理论方面,他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现代戏剧手段初探》也显示了不俗的眼光。
五、70 年代末期形成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高潮
“社会问题剧”:在 70 年代末期形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剧”创作的高潮。崔德志的《报春花》、赵梓雄的《未来在召唤》、赵国庆的《救救她》、邢益勋的《权与法》、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表现了直面现实的勇气和魄力。
【多选题】
下列属于“朦胧诗”诗人的有( )
A:江河 B:顾城
C:舒婷 D:韩东
E:杨炼
【答案】ABCE
【解析】“朦胧诗”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王小妮和王家新等。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 历年真题
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鲁迅小说集《呐喊》初版时收入15篇,1930年第13次印刷时抽掉的一篇是(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不周山》 D.《药》
【答案】C
【解析】《呐喊》收1918~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初版时收入15篇,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鲁迅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部短篇小说集是( )。
A.鲁迅的《呐喊》 B.汪敬熙的《雪夜》
C.郁达夫的《沉沦》 D.叶绍钧的《隔膜》
【答案】C
【解析】郁达夫的《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部短篇小说集,自叙传小说的典型作品。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3.洪深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独白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令人耳目一新的剧作是( )。
A.《卖梨人》 B.《贫民惨剧》
C.《有为之室》 D.《赵阎王》
【答案】D
【解析】《赵阎王》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独白和心理幻觉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使剧界耳目一新。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戏剧创作
4.描写白秋英的感伤情调,被田汉视为“比较能介绍我自己的出世作”的剧作是( )。
A.《南归》 B.《咖啡店之一夜》
C.《获虎之夜》 D.《名优之死》
【答案】B
【解析】田汉1920年写成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并视其为“比较能介绍我自己的出世作品”。剧作描写主人公白秋英在弥漫着感伤情调的咖啡店里,相遇已经抛弃前情携新欢的恋人——一个富商子弟,所激起的感情波澜,所体会到的人生孤寂。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戏剧创作
5. 1928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起者除了后期创造社,还有( )。
A.太阳社 B.语丝社 C.新月社 D.弥洒社
【答案】A
【解析】1928~1937,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十年,统称为30年代文学。转折点是1928年新文学队伍发生的新的组合以及随之开始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²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 30年代初左翼作家与“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称“自由人”的是( )。
A.梁实秋 B.胡秋原 C.徐志摩 D.苏汶
【答案】B
7.茅盾的《蚀》三部曲表现大革命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除了《幻灭》与《动摇》,第三部是( )。
A.《追求》 B.《灭亡》 C.《激流》 D.《沉沦》
【答案】A
【解析】1927年茅盾发表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考点】30年代文学——茅盾
8.《猫城记》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讽刺中国的现实,批判愚昧的国民性,作者是( )。
A.老舍 B.沙汀 C.吴组缃 D.洪灵菲
【答案】A
【解析】老舍《猫城记》:借猫人讽人,愚昧、麻木、苟且偷生的国民性,被“矮人”灭绝(讽刺国民党统治、批判半殖民地半封建)。
【考点】30年代文学——老舍
9.创作了《包氏父子》《笑》《脊背与奶子》等作品,表现出杰出讽刺才华的作家是( )。
A.萧军 B.罗烽 C.张天翼 D.骆宾基
【答案】C
【解析】张天翼的小说以对小市民卑琐心理的刻画著称,短篇小说《包氏父子》便是这方面的杰作。其他两个作品都是张天翼的小说作品。
【考点】30年代文学——小说创作
10.下列作家中,不属于京派作家群的是( )。
A.沈从文 B.废名 C.萧乾 D.艾芜
【答案】D
【解析】京派作家群的代表作家包括沈从文、废名、萧乾、卢焚等。艾芜是左联青年作家的代表。
【考点】30年代文学——小说创作
11.殷夫的《别了,哥哥》《血字》等是左翼诗歌的名作,史称( )。
A.新格律诗 B.“楼梯式”诗
C.红色鼓动诗 D.新辞赋体诗
【答案】C
【解析】殷夫“红色鼓动诗”,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
【考点】30年代文学——诗歌创作
12.苏青以纪实笔法写现代女性挣脱家庭走上职业妇女道路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是( )。
A.《遥远的爱》 B.《结婚十年》
C.《夜合花开》 D.《北极艳遇》
【答案】B
【解析】40年代文坛有一批女作家引人瞩目。南方的代表是上海的张爱玲和苏青,苏青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以纪实写现代女性挣脱家庭主妇走上职业妇女的道路,真是直率地表现了女性对婚姻的幻想和失落的痛苦,以及对情欲的渴求等复杂心理。A《遥远的爱》是郁茹的作品,C《夜合花开》是梅娘的作品,D《北极艳遇》是无名氏(卜乃夫)的作品。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
13.延安文艺工作者广泛吸收秧歌剧、地方戏曲和西洋歌剧的长处,创造了新歌剧,代表作是( )。
A.《逼上梁山》 B.《受苦人》
C.《白毛女》 D.《同志你走错了路》
【答案】C
【解析】延安文艺工作者在广泛吸收秧歌剧、地方戏曲和西洋歌剧的长处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歌剧,《白毛女》《王秀鸾》《血泪仇》《赤叶河》《刘胡兰》都是新歌剧的代表。《白毛女》继承秧歌剧长于抒情的特点,设计精彩的抒情唱段;参照中国古典戏曲歌唱、吟诵、道白相结合的手段,推进剧情;采取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借鉴西洋歌剧齐唱、重唱、合唱的形式。
【考点】40年代文学——解放区文学
14.抗日民主根据地早期诗歌以朗诵诗和街头诗为主,朗诵诗的杰作是( )。
A.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 B.绿原的《童话》
C.郭沫若的《进步赞》 D.穆旦的《诗八首》
【答案】A
【解析】根据地早期诗歌主要是朗诵诗和街头诗,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成为根据地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考点】40年代文学——解放区文学
15.下列四部长篇小说中,取材于作者狱中斗争亲身经历的是( )。
A.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B.梁斌的《红旗谱》
C.曲波的《林海雪原》 D.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答案】D
【解析】《红岩》是一部反映黎明前光明与黑暗**决战的小说。以重庆地下党和被囚禁于“中美合作所”的共产党人的斗争事迹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他们在狱中战胜残酷的刑讯和疯狂的屠杀,终于迎来革命胜利的历史。
【考点】50-70年代文学——“十七年”的小说
16.《城南旧事》从少女英子的视角描写北平旧人旧事,作者是( )。
A.白先勇 B.陈映真 C.余光中 D.林海音
【答案】D
【解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英子角度,描写二三十年代北平城南:秀贞因爱情发疯,兰姨娘走向新生;父亲早逝。
【考点】50-70年代文学——“十七年”的小说
1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新写实小说的是( )。
A.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B.余华的《现实一种》
C.方方的《风景》 D.池莉的《烦恼人生》
【答案】B
【解析】新写实小说的代表: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官场》、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桃花灿烂》《风景》。余华的《现实一种》是实验小说的代表。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
18.刘心武采用“橘瓣式”结构,反映80年代北京普通居民一天日常生活的作品是( )。
A.《如意》 B.《立体交叉桥》
C.《四牌楼》 D.《钟鼓楼》
【答案】D
【解析】刘心武的《钟鼓楼》,作者将结构自喻为“橘瓣式”,貌似各自分离,却又能吻合成一。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
19.王安忆的《小鲍庄》剖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它属于( )。
A.伤痕小说 B.改革小说 C.寻根小说 D.反思小说
【答案】C
【解析】王安忆的《小鲍庄》是“寻根文学”代表作品。对民族文化中“仁义”原罪式的反思。在表现民族精神美好一面的同时,批判了民族中愚昧迷信、顺天任命的劣根性和宗族意识。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
20.创作了《女人》《静安庄》等作品,被称为“舒婷之后最重要的女诗人”的女性主义诗人是( )。
A.伊蕾 B.翟永明 C.海男 D.陆忆敏
【答案】B
【解析】翟永明以幽深、诡奇甚至是带有女性特点的、神经质般的语言及直逼女性灵魂,是女性“话语意识”的自觉,“舒婷之后最重要的女诗人”。诗集《在**玫瑰之上》《翟永明诗集》《黑夜的素歌》,诗歌《女人》《静安庄》《人生在世》《死亡的图案》。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诗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人物出自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有( )。
A.华老栓 B.小D C.假洋鬼子 D.祥林嫂 E.王胡
【答案】BCE
【解析】A华老栓是《药》中的人物,D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人物。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鲁迅
22.下列属于郭沫若心理分析小说的有( )。
A.《残春》 B.《喀尔美罗姑娘》
C.《叶罗提之墓》 D.《春风沉醉的晚上》 E.《倪焕之》
【答案】ABC
【解析】郭沫若的《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都是心理分析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的作品,《倪焕之》是叶圣陶的作品。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23.下列关于小说《八骏图》的表述,准确的有( )。
A.作者沈从文
B.以翠翠的命运为中心展开叙述
C.专注于对知识者人格的解剖
D.主要描写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
E.着重批判病态的现代文明
【答案】ACE
【解析】《八骏图》是沈从文都市文化批判的**成就,对当时知识分子畸形人格形成原因作了深刻的反思。
【考点】30年代文学——沈从文
24.下列关于三毛散文创作的思想及艺术特点的表述,准确的有( )。
A.以经历的独特性和探险性取胜
B.着重写了作者游历中与荷西的爱情
C.多愁善感的文字和充满正义感的议论相结合
D.具有率真、传奇、浪漫的特质
E.语言气势磅礴、刚劲有力
【答案】ABCD
【解析】三毛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雨季不再来》。以经历(人生和情感经历)的独特性和探险性取胜,世界各地游历、遭遇不平凡的爱情(特别是和荷西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多愁善感的文字、充满“正义感”的种种议论,率真、冒险传奇、浪漫的特质。
【考点】50-70年代文学——“十七年”散文
25.下列小说中,属于莫言的作品有( )。
A.《许三观卖血记》 B.《红高粱》
C.《丰乳肥臀》 D.《檀香刑》 E.《古船》
【答案】BCD
【解析】A是余华的作品,E是《张炜》的作品。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文学研究会
【答案】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人。其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小说月报》基本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刊。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概述
27.《上海屋檐下》
【答案】《上海屋檐下》是夏衍于1937年发表戏剧作品,可视为他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真正起点。作品展示了上海一幢普通弄堂房屋的横断面,通过五户人家的灰色而压抑的充满矛盾、痛苦的生活,反映了上海这个畸形的社会中的一群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出一个时代。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
28.“现代派小说”
【答案】“现代派小说”的真正产生是刘索拉1985年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也是**部成功的“现代派小说”。语言特征为“黑色幽默” ,表现人类普遍的荒诞性。代表还有徐星的《无主题变奏》、莫言《红高粱》等。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9.简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答案】(1)善于细腻地描写景物。或工笔细描,或白描写意,或运用想象、联想,或借助比喻、通感,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如《荷塘月色》。
(2)语言华美,修辞繁复。语言清幽、清秀、秀丽、隽永。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散文创作
30.简析曹禺话剧《日出》的结构艺术。
【答案】(1)作品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从多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用诸多生活的片段来表达“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批判性主题。
(3)结构上采用辅助性手法,如设置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陈白露、金八等,加强戏剧结构的整体性。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
31.简析吴强小说《红日》的思想内容。
(1)【答案】作品描写了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历史事实,以我军军长沈振新、梁波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以孟良崮战役为重点,形象概括了华东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变战略防守为战略进攻的历程。
(2)还叙写广阔的军旅生活风情,增加了小说的容量,拓宽了军事文学的视野。
【考点】50至70年代文学——“十七年”的小说
32.简析贾平凹小说《浮躁》的思想内容。
(1)【答案】《浮躁》是从宏观的角度,较全面地显示出城乡改革所面临的政治方面、经济方面以及文化心理方面的重重障碍。《浮躁》看起来是封建家族势力与农民改革者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书写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特征:浮躁。
(2)作品主人公金狗是一个有知识的新型农民,描写了新一代农民与封建宗法势力的斗争以及在改革大潮中面临的多重历史使命。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3.结合作品分析茅盾小说《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
【答案】(1)吴荪甫是一位民族资本家,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的英雄。
(2)他身上具有进步性和反动性、果敢性和妥协性等多重特性,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他具有资本主义管理知识和开拓期资产阶级的性格与气魄,他的理想是在中国发展民族实业,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他也曾表现出、冒险、刚强、自信的性格,以及大胆的气魄和有远见的管理能力,但他身上又深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强大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面前,他的经济计划连连受挫,公司也面临倒闭的危险。作品还描述了吴荪甫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中所体现出的反动性和在家庭生活矛盾中体现出的封建性。
(3)吴荪甫的形象充分显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与侵略,期待着民族自强,但另一方面,又对工人阶级和农民运动满怀仇恨;一方面不满国民党的无能统治,同时又要依靠反动力量去帮其维持秩序、镇压工人运动。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吴荪甫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他的色厉内荏与外强中干,也决定了他不可避免的失败命运。
(4)吴荪甫的事业悲剧,是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的一个缩影,显示了作者对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性质和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结果。吴荪甫的形象及其失败命运,形象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更昭示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考点】30年代文学——茅盾
34.结合具体诗篇论述艾青诗歌的艺术建树。
【答案】(1)注重意象选取和形象创造。特别注重采用独特、生动、具体可感而又丰富底蕴的意象,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得以形象化地表述。艾青诗歌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感受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2)注重感觉印象与所宣泄的主观感情的有机融合。如《旷野》中的“雾”的描写,诗人并非止于对外界自然光、色的敏锐感觉,而是融入了主观感情,使旷野中的色彩有了象征意义,引起人们丰富联想。
(3)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的追求。提倡诗的“散文美”,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诗歌中不仅意象纷呈,而且容纳了大量现实生活的细节,辅之以有规律的排比和反复,形成了和谐的节奏与回荡的旋律,呈现出音乐美。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00537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现代文学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A.“五四”新文化运动 B.“五四”文学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体运动
2.下列作家中,不属于文学研究会发起人的是
A.鲁迅 B.周作人 C.叶绍钧 D.孙伏园
3.田汉自称“比较能介绍我自己的出世作”的剧作是
A.《梵峨嶙与蔷薇》 B.《获虎之夜》
C.《咖啡店之一夜》 D.《苏州夜话》
4.针对后期创造社忽视艺术性的不足,强调“**文艺固是宣传,而**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的作家是
A.茅盾 B.鲁迅 C.瞿秋白 D.沈从文
5.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周扬等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胡风、冯雪峰为补救其不足而提出的新口号是
A.“工农兵方向” B.“民族主义文学”
C.“三民主义文学” D.“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6.大革命失败后,茅盾在创作中流露出他自己矛盾复杂心态的小说是
A.《腐蚀》 B.《蚀》
C.《林家铺子》 D.《霜叶红似二月花》
7.老舍创作的以英国为背景、反映中国国民性问题的长篇小说是
A.《二马》 B.《赵子曰》
C.《老张的哲学》 D. 《离婚》
8.下列小说家中,属于左翼作家群的是
A.柔石 B.废名 C.刘呐鸥 D.施蛰存
9.刻画小市民卑琐心理的《包氏父子》的作者是
A.丁玲 B.叶紫 C.艾芜 D.张天翼
10.下列戏剧中,不属于上海“孤岛文学”时期“南明史剧”的作品是
A.《天国春秋》 B.《碧血花》
C.《大明英烈传》 D.《海国英雄》
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诗歌创作中的沉思因素日渐增强,这一创作倾向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是
A.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B.田间《抗战诗抄》
C.冯至《十四行集》 D.袁水拍《马凡陀的山歌》
12.下列沙汀作品中,描写四川农村生活、揭露征兵丑剧的短篇小说是
A.《淘金记》 B.《闯关》
C.《随军散记》 D.《在其香居茶馆里》
13.关于赵树理的小说特点,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多取材于农村社会或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B.写农民的革命性时也看到了他们的局限性
C.用饱含诗情而又灵巧轻捷的笔触加以精雕细琢
D.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或章回小说里注重故事性的写法
14.下列武侠小说中,属于梁羽生创作的是
A.《书剑恩仇录》 B.《白发魔女传》
C.《射雕英雄传》 D.《鹿鼎记》
15. 选录了1958年“新民歌运动”中民歌作品的诗集是
A.《中国歌谣集》 B.《天山牧歌》
C.《红旗歌谣》 D.《山歌传》
16.下列散文中,由杨朔创作的是
A.《樱花赞》 B.《秋色赋》 C.《花城》 D.《茶花赋》
17.王蒙塑造了知识分子典型形象倪吾诚的小说是
A.《蝴蝶》 B.《布礼》
C.《活动变人形》 D.《失态的季节》
18.张炜小说《九月寓言》营造了一个元气淋漓、生命自洽的乡村典型环境,它是
A.挺鲅村 B.香樁街 C.黄泥街 D.洼狸镇
19.1978年底成为朦胧诗主要发表阵地的油印诗刊是
A.《蓝星诗刊》 B.《他们》 C.《非非》 D.《今天》
20.下列散文集中,为新时期文学树立了“ 说真话”榜样的作品是
A.《秀露集》 B.《随想录》 C.《山居笔记》 D.《野火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创期的幼稚和不成熟,主要表现在
A.忽视文艺自身的特征 B.主张作家世界观的突变
C.强调政治勿干涉文学 D.提倡人性论的文学观
E.把小资产阶级作家当作革命的对象
22.沈从文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从远离现代文明的历史中寻找理想人生样式的作品有
A.《萧萧》 B.《龙珠》 C.《媚金·豹子·与那羊》
D.《神巫之爱》 E.《边城》
23.1940 年代文艺论争中涉及的重要议题有
A.“民族形式” B.“问题与主义” C.“讽刺与暴露”
D.“现实主义与主观论“ E.“中间人物论”
24.下列戏剧中,由夏衍创作的作品有
A.《岁寒图》 B.《心防》 C.《法西斯细菌》
D.《芳草天涯》 E.《风雪夜归人》
25.老舍的《茶馆》中,自壮到老、贯穿全剧的主人公有
A.王利发 B.松二爷 C.刘麻子 D.秦仲义 E.常四爷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湖畔诗人” 27.“东北作家群” 28.《啼笑因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9.茅盾小说《子夜》的艺术特色。
30.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的文学史地位。
31.孙犁小说《荷花淀》的思想内容。
3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3.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
34.结合作品,论述高行健在戏剧艺术探索上的主要成就。
2020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 答案
1.B 2.A 3.C 4.B 5.D
6.B 7.A 8.A 9.D 10.A
11.D 12.D 13.C 14.B 15.C
16.D 17.C 18.A 19.D 20.B
21.ABE 22.BCD 23.ACD 24.BCD 25.ADE
26.“湖畔诗人”:
(1)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1922年春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出版诗歌合集《湖畔》和《春的歌集》。(2分)
(2)诗作多歌唱大自然的清新,友情、爱情的纯真。(2分)
27.“东北作家群”:
(1)是“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流亡至上海等地的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等人组成的作家群体,其中的多数后来都加入了“左联”。(2分)
(2)他们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家乡的思念,创作了一批反映东北人民生活与斗争的作品,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是其中的代表作。(2分)
28.《啼笑因缘》:
(1)是张恨水的代表作,描写了沦落风尘的说书艺人沈凤喜与青年樊家树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地方军阀的野蛮无道,有力的抨击了现实黑暗政治。(2分)
(2)对沈凤喜一家的生活及其小市民心理有较细腻的刻画,表现了中国现代都市生活和传统道德心理的冲突。(2分)
29.茅盾小说《子夜》的艺术特色。
答(1)纷繁复杂的人物世界,宏大宽阔的社会场景,气势恢宏的艺术构架。(3分)
(2)对生活场景的描写绘声绘色,精彩生动;人物心理的描写收放自如,细致生动。(3分)
(3)理念化色彩较强,工人和农民的形象存在概念化的缺陷。 (2分)
30.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的文学史地位.
(1)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集中描写封建大家庭兴衰史并大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一座丰碑。(2分)
(2)反映了一代青年人的奋起与追求,表现出由“五四”催生的崭新的价值观。 (3分)
(3)学习借鉴西方小说的艺术形式与技巧,形成了以偏重情感抒发为特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作出了贡献。(3分)
31.孙犁小说《荷花淀》的思想内容。
(1)塑造了水生嫂等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她们的勤劳、善良、纯朴,也表现了游击队员的机智和勇敢。(4分)
(2)赞扬了中华女性的美,她们与男儿们一样,经过战斗的洗礼,自觉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任务。(4分)
3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1)密切关注时代风云,以火热的激情表达重大社会主题,抒情主人公自觉将“自我”融入到“大我”之中,作品具有深刻隽永的哲理性。(4分)
探索民歌体、新格律体、自由体、半自由体、“楼梯式”等各种体裁,借鉴古典辞赋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新辞赋体”。(4分)
33.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
(1)与《沉沦》时代着重表现青年人的青春苦闷不同,1923年前后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开始关注普通劳动者,通过“我”的视角表现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写实的成分有所增加。(5分)
(2)1930年代,风格又有新变,反映生活面更为宽广,视点从“性”的苦闷进一步转向“生”的苦闷,下层民众生活有了更多的表现。(4分)
(3)后期作品客观再现的成分进一步强化,自我表现的成分有所弱化。以《迟桂花》为代表的一些作品少了青春的躁动,多了一份中年人的沉稳,恬淡平和的艺术旨趣代替了热烈与感伤的情绪袒露。(4分)
34.结合作品,论述高行健在戏剧艺术探索上的主要成就。
(1)致力于创新,每部剧作在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和戏剧形式上都有新的探索。
(2)《**信号》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线性结构,过去、现在、未来交叉重叠,“小剧场”的演出方式缩短了演出与观摩的距离。(4分)
(3)《车站》借鉴荒诞派戏剧的表现手法,情节淡化,人物形象符号化。(3分)
(4)《野人》将几个不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采用复调结构,融入了歌舞、音乐等多种手段,成为多声部哲理剧的一个典范。(4分)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这一主张的文章是(D)
A.《文学改良刍议》 B.《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C.《易卜生主义》 D.《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2.以针砭时弊、文风幽默泼辣著称的新文学社团是(B)
A.南国社 B.语丝社 C. 弥洒社 D.浅草一沉钟社
3作为中国新文学的一部分,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篇小说是(B)
A赖和的《斗闹热》 B.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
C.无知的《神秘的自制岛》 D.云萍生的《月下》
4.1928年初郭沫若撰文称“个人主义的文艺老早过去了”,代之而起的将是“无产阶级文艺”,发表该文的期刊是(A)
A.《创造月刊》 B.《太阳月刊》
C.《海风周刊》 D.《流沙》
5.为了澄清“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在与“国防文学”口号论争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抱病写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的作家是(C)
A.周扬 B茅盾 C.鲁迅 D.郭沫若
6.巴金、老舍、曹禺为1930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属于(B)
A.革命作家 B.民主主义作家
C.自由主义作家 D.民族主义作家
7.下列**作家中,行伍出身的是(A)
A.沈从文 B.曹禺 C.艾芜 D.田汉
8.《咆哮了的土地》反映了党领导的早期农民武装斗争,展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其作者是(D)
A萧军 B.柔石 C.叶紫 D.蒋光慈
9.1930年代,以现代人的眼光打量上海、以现代形式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神韵的小说流派是(B)
A.左翼作家群 B.新感觉派
C.京派作家群 D.东北作家群
10.下列作家中,受鲁迅杂文熏陶而崭露头角的杂文新秀是(D)
A.梁实秋 B.何其芳 C梁遇春 D.唐弢
11.下列作家中,发表《论主观》一文而导致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性问题论争的是(D)
A.邵荃麟 B.冯雪峰 C.胡风 D.舒芜
12.抗战前期的**诗人中,被闻一多称赞为“时代的鼓手”的是(A)
A.田间 B.艾青 C.郭沫若 D.臧克家
13.关于《财主底儿女们》里三少爷蒋纯祖,下列表述中最为贴切的是(C)
A.性格懦弱、无所作为
B.从热情的“新派”走向复古主义的老路
C.叛逆孤傲而饱尝精神苦刑
D.缺乏理想、不讲气节
1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1940年代解放区“歌谣体新诗”的是(C)
A.《王贵与李香香》 B.《漳河水》
C.《赞美》 D.《王九诉苦》
15.1960年代由白先勇、欧阳子等人创办,推动台湾地区现代主义文学走向繁荣的重要期刊是(A)
A.《现代文学》 B.《文学杂志》
C.《现代诗》 D.《创世纪》
16.浩然的《金光大道》是“文革”文学的重要作品,其主人公是(B)
A.洪长青 B.高大泉 C.张金发 D.田苗
17.1989年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刊物是(D)
A.《人民文学》 B.《作家》
C.《上海文学》 D.《钟山》
18.汪曾祺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他笔下的人物主要生活在(A)
A.苏北水乡 B.燕赵之地 C.四川农村 D.湘西世界
19.徐迟反映数学家陈景润非凡事迹的报告文学名作是(C)
A.《地质之光》 B.《祖国高于**》
C.《哥德巴赫猜想》 D.《大雁情》
20.高行健剧作中,戏剧结构和故事类型接近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是(A)
A.《车站》 B.《**信号》 C.《野人》 D.《彼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是因为(ABCD)
A.现实斗争的形势要求无产阶级旗帜鲜明地宣传自己的文学主张
B.苏联文学及西方有革命倾向的作家对中国文学界的重大影响
C.大革命失败后大批原来参加实际革命工作的知识分子汇聚于上海
D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大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急剧左转
E新月派、现代派的大力提倡
22.19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有(AB)
A.七月诗派 B.九叶诗派 C.湖畔诗派 D.象征诗派
E.朦胧诗派
23.关于《小二黑结婚》,下列表述中恰当的有(ABCD)
A.故事情节源自青年岳冬至因自由恋爱被害致死的真实案件
B.小说中最传神的人物是二诸葛和三仙姑
C.大故事之中有小故事,各个小故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
D.使用经过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有机融入说书的语调
E.主题侧重表现城乡矛盾,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4.下列十七年”长篇小说中,反映解放战争内容的有(ACDE)
A.《保卫延安》 B.《创业史》 C.《红岩》
D.《林海雪原》 E.《红日》
25.下列文章中表达了“寻根文学主张的有(BCDE)
A.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B.韩少功《文学的“根”》
C.郑万隆《我的根》 D.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
E.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乡土文学”:
(1)在“五四”新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乡土文学”作家对故乡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对遥远故乡亲人的思念也促使他们拿起笔,对他们记忆中的中国乡村社会进行描摹与揭示。
(2)崛起于1923年左右,代表作家有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台静农等。
27.《白毛女》:
(1)《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等作曲。
(2)以流传于民间的“白毛仙姑”传说为素材,经过改造,融进了歌颂新政权、穷人得解放的思想内容,塑造了杨白劳、喜儿、大春等农民形象。
(3)剧中表现的喜儿的生活道路,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全新主题。
28.“实验小说”:
(1)1985年前后,文坛上出现了一股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潮流,被称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2)代表作家作品有马原的《虚构》、《冈底斯的诱惑》,洪峰的《极地之侧》、《第六日下午或晚上》,格非的《迷舟》、《大年》、《褐色鸟群》,苏童的《平静如水》、《我的帝王生涯》,余华的《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古典爱情》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9.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答:(1)在人物塑造上很鲜明地体现了老舍写出“灵的文学”来的主张。
(2)地域文化特点非常突出,地理,人文环境、民风习俗、北京人的语言特征,比比皆是。
(3)采用了经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了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了北京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4)小说结构采用了老舍所谓的“拴桩法”。
30.陈白尘戏剧《升官图》的思想意蕴。
答:(1)剧作以夸张、形、漫画化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凄风苦雨之夜”两个强盗的升官梦。
(2)《升官图》按照喜剧创作的规律,巧妙构思,在荒诞奇特的形式下揭示出现实的深度真实,梦境为喜剧艺术的自由发挥起了重要作用,使喜剧艺术的各个因素充分活跃起来,并使因情节的离奇构建和人物描写的高度漫画化而造成的荒诞取得了合理性和真实感,又以夸张所带来的力度更强烈地反映了社会本质的“真”,引发人民群众的共鸣。
(3)剧作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以生动的情节把官僚政治中的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现象和这个政权压迫剥削人民的实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揭示其反动性和腐朽性。同时,又以漫画化的喜剧手法暴露其集团内部的寡廉鲜耻,将政治批判与道德批判结合在一起。
31.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艺术特点。
答:(1)从小处落笔,选择侧面表现战争的角度,前呼后应,精巧严密地结构布局,以小见大地构思全篇,于表面的微波细浪映现惊心动魄的激流洪波。
(2)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突显了人物鲜明的精神风貌,强化了小说的抒情诗意,体现了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32.海子诗歌的创作特色。
答:(1)海子的抒情短诗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诗人古朴、纯真的对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渴望,诗歌语言素朴、纯净,熠熠生辉,有着天才般的质素。如他的《亚洲铜》、《阿尔的太阳》、《村庄》、《麦地》、《祖国(或以梦为马)》、《四姐妹》、《青海湖》等。
(2)海子的长篇“史诗”《河流》、《传说》、《但是水、水》,特别是他的《太阳七部书》,充分体现了诗人将叙事与抒情、激情与理性、个人的精神体验和人类文化精神进行融合的追求与努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3.联系文学史实,论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1)“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
(2)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正宗地位。“五四”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走向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34.联系作品内容,分析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高觉慧形象及意义。
答:(1)觉慧置高老太爷的反对于不顾,积极参加了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敢于坚持自己的政治态度,坚决站在进步的立场.上。
(2)觉慧反对窒息青年生命的封建家庭制度,坚决不再走封建阶级的老路,自觉地成为封建阶级的逆子贰臣。
(3)觉慧反对封建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鄙视高家长辈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4)觉慧反对封建的婚姻制度,不赞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不仅追求婚姻恋爱的自由,敢于爱上家中的婢女鸣凤,且对他的哥哥觉民和琴的自由恋爱也给予支持,帮助觉民抗婚,做出了封建家庭里没人敢做的事情。
(5)觉慧反对封建迷信。老太爷病重时,陈姨太请人来捉鬼,觉慧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后来他又否定了陈姨太“血光之灾”的鬼话,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去分娩。
(6)觉慧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对下层婢女、仆人平等相待。
(7)觉慧的主导性格是叛逆,但诚如作者所指出的,这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他既有大胆的一面,也有幼稚的一面。“大胆”表现为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而“幼稚”则表现为他思想上的局限。觉慧反抗的思想基础还只是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平等思想并不**,时时还会暴露出他身上旧思想习性的残留。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受到鲁迅支持的青年作家社团是()。
A.创造社 B.南国社 C.未名社 D.文学研究会
【答案】C
【解析】选项C未名社是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团。选项A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等人。选项B南国社是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团体,以戏剧的成就和影响**。选项D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应。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十二人。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一—概述
2.叶灵凤20年代创作的《县花庵的春风》,属于()。
A.心理分析小说 B.写实主义小说
C.乡土小说 D.魔幻主义小说
【答案】A
【解析】20世纪有一些作家尝试创作了心理分析小说,例如郭沫若《残春》、《叶罗提之墓》、《卡尔美罗姑娘》等就是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此外,还有叶灵风的《昙花庵的春风》、上官碧的《看虹录》等,都是这种尝试的产物。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一小说创作
3.小说《缀网劳蛛》的作者是()。
A.冰心 B.许地山 C.叶绍钧 D.郭沫若
【答案】B
【解析】“问题小说”的兴盛期间,出现了很多代表性的作品,如冰心《斯人独憔悴》、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商人妇》、王统照的《沉思》等,以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特征,以揭示社会问题,表达对于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于社会黑暗的批判为目的,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生的问题。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一小说创作
4.1928年,中国新文学发生重大转折的标志是()。
A.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B.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C.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D.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答案】A
【解析】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1928年发生了重要转折,其转折点就是1928年新文学队伍发生的新的组合以及随之开始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争议。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5.香港**本新文学杂志于1928年创刊,刊名为()。
A.《南风》 B.《文艺漫话》
C.《时代风景》 D.《伴侣》
【答案】D
【解析】1927年,香港的许多报纸开始出现刊登新文学作品的副刊,1928年8月,香港的**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1929年春,香港的**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这些以新文学为追求目标的副刊、刊物和文学社团的出现,标志着香港新文学在20年代末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1931年至1937年间,香港就出现了《激流》、《春雷》、《今日诗歌》、《晨光》、《时代风景》、《文艺漫话》、《南风》等众多的文学刊物。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子夜》中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形象是( )。
A. 吴荪甫 B.屠维岳 C.冯云卿 D.赵伯韬
【答案】D
【解析】《子夜》描绘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此外,《子夜》还塑造了赵伯韬、屠维岳、冯云卿等几个成功的人物形象。赵伯韬是一名买办资本家,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冯云卿本是一个乡下地主。
【考点】30年代文学—茅盾
7.《家》塑造了一个被专制主义扭曲了人格的病态形象,作为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他是( )。
A.高觉慧 B.高觉民 C.高克安 D.高觉新
【答案】D
【解析】《激流三部曲》、《家》)塑造了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高觉新。他是一个重要的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高觉慧是一个新人的典型,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叛逆性。
【考点】30年代文学—巴金
8.老舍的《四世同堂》反映了广阔的生活内容,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势,它采用的是( )。
A.长河奔流的结构方式 B.人像展览的结构方式
C.欲扬先抑的结构方式 D.卒章显志的结构方式
【答案】A
【解析】《四世同堂》是老舍的长篇巨构,全书一百章。采用的是长河奔流的结构方式,其多线索的宏大叙述,在深广度、笔力、气势上都是自觉的史诗式的追求。小说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包括八年抗战的全过程,涉及的空间范围很广,几乎是一幅沦陷了的北京社会的全景图。
【考点】30年代文学—老舍
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现代派诗人的作品是( )。
A.《寻梦者》 B.《我底记忆》 C.《雨巷 》D.《再别康桥》
【答案】C
【解析】《雨巷》中象征、优美的旋律和流荡的节奏是其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色,这首诗将音乐美的追求推到了**,因此,叶绍钧称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考点】30年代文学—诗歌创作
10.何其芳写于30年代、表达了年轻人孤独寂寞情绪的散文集是( )。
A.《黄昏之献》 B.《画廊集》 C.《预言》 D.《画梦录》
【答案】D
【解析】30年代,在抒情散文方面,何其芳有抒情散文集《画梦录》,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这一情绪既是青年人青春期被压抑情感的表现,又来自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厌恶、逃避直到自我封闭,同时也是30年代还未找到真正出路的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情绪的流露。选项A《黄昏之献》为丽尼的抒情散文集代表作,选项B《画廊集》为李广田的叙事散文集作品。选项C《预言》为何其芳的诗歌作品。
【考点】30年代文学—散文创作概况
11.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的上海文学被称为( )。
A.解放区文学 B.国统区文学 C.沦陷区文学 D.孤岛文学
【答案】D
【解析】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的上海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抗日战净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实际上分为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三大部分,文学也因此形成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同时并存的格局。
【考点】40年代文学—概述
12.下列小说中,表现上层知识分子众生相、批判其劣根性的作品是()。
A.《围城》 B.《果园城记》 C.《呼兰河传》 D.《金锁记》
【答案】A
【解析】揭露抗战期间中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是钱钟书小说的主旨之一。其著作《围城》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足迹,展示了战时上层知识分子中的形形色色,这些人物构成了当时社会上特别是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景观。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
13.“七月诗派”是以《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现实主义抒情诗派,刊物主编是( )。
A.绿原 B.田间 C.胡风 D.穆旦
【答案】C
【解析】“七月诗派”是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要代表性诗人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七月诗派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者“突进”到现实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斗争中去发现诗意,创造诗美,并要表现出主客观的密切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
14.为了享乐与金钱背叛了没落世家传统道德观念的人物葛薇龙,出自小说( )。
A,《红玫瑰与白玫瑰》 B.《倾城之恋》
C.《沉香屑:**炉香》 D.《传奇》
【答案】C
【解析】张爱玲的小说生动而深刻地刻画了现代都市社会封建性的生活、道德观念与日益浓厚的资本主义文化的尖锐矛盾。《沉香屑:**炉香》中的葛薇龙为了享乐与金钱,背叛了没落世家恪守的传统道德观念。《倾城之恋》中左右着华侨富商范柳原与白流苏的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的、却是经济的、市侩的、战争的因素。《红玫瑰与白玫瑰》记录下了现代女性痛苦挣扎的轨迹,披露了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传奇》是张爱玲将中国古典小说智慧与深刻的现代生存体验结合起来的代表作。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
15.“中华**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次文代会)召开的地点是( )。
A.延安 B.北平 C.上海 D.重庆
【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华**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这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胜利会师的盛会,标志着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考点】50至70年代文学—概述
16.“用抒情的笔调,再现了滹沱河畔的抗日风云”的长篇小说是( )。
A.《风云初记》 B.《苦菜花》
C.《青春之歌》 D.《敌后武工队》
【答案】A
【解析】《风云初记》是孙型著长篇小说,从"七七事变"展开故事,表现了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和澎湃高涨的战斗热情。作品用饱含诗意的笔触,塑造了许多人物,特别是在抗日风暴中飞跃成长的农村妇女和人民战士。
【考点】50至70年代文学一"十七年”的小说
17新时期小说创作涌现出来的**个潮头是( )。
A.反思小说 B.伤痕小说 C.现代派小说 D.寻根小说
【答案】B
【解析】”伤痕小说”是新时期文学涌现出来的**个潮头。“反思小说”、“现代派小说”、“寻根小说”的出现晚于“伤痕文学”。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
18诗句“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干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千零一名”的作者是( )。
A.王家新 B.顾城 C.北岛 D.梁小斌
【答案】C
【解析】北岛是“朦胧诗”中有着世界性影响的重要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批判精神是北岛诗歌的首要特点。以上诗句出自北岛的《回答》。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诗歌
19.下列作品中由张炜创作的乡土小说是( )。
A.《米》 B.《浮躁》 C.《活动变人形》 D.《古船》
【答案】D
【解析】《古船》是张炜的**篇长篇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为**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以胶东地区的洼狸镇为中心,重点选取了“土改”前后、“大跃进”时期、所谓的“自然灾害”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等几个重要时期,书写了中国农村的社会历史变迁和中国农民的精神与生存。选项A《米》为苏童作品,选项B《浮躁》为贾平凹作品;选项C《活动变人形》为王蒙作品。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
20新时期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是()。
A.《励精图治》 B.《哥德巴赫猜想》
C.《三门李轶闻》 D.《扬眉剑出鞘》
【答案】B
【解析】1978年,《人民文学》第1期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次把知识分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介绍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散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下列30年代诗人中属于现代派诗人的有()。
A.卞之琳 B.林庚 C.闻一多 D.徐迟 E.胡适
【答案】ABD
【解析】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与新月派同属唯美且思想倾向相近。代表人物有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金克木、卞之琳、林庚、徐迟、李白凤等。现代派的得名除了因为他们主要以《现代》杂志为阵地之外,还因为他们在思想艺术上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重要影响。
【考点】30年代文学—诗歌创作
2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思想有( )。
A.政治标准**,艺术标准第二 B.艺术至上
C.普及基础上提高、提高基础上普及
D.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E.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答案】ACD
【解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中心是解决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目的在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讲话》要求文艺工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使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必须“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指明“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基础上的普及”的辩证关系;指出文艺源于生活。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论述中,明确以政治标准为**,艺术标准为
第二。
【考点】40年代文学**述
23.沙汀抗战时期揭露国民党基层官吏和乡村土豪劣绅的小说有()。
A,《在其香居茶馆里》 B.《淘金记》 C.《困兽记》
D.《还乡记》 E.《山峡中》
【答案】ABCD
【解析】沙汀抗战时期的小说主要是揭露那些借抗战之名营私舞弊,大发国难财的国民党基层官吏和鱼肉乡民的土豪劣绅,无情地撕下他们冠冕堂皇的“抗战”外衣,刻画出他们可憎、可鄙、可笑之态。《在其香居茶馆里》就是这方面的**短篇。抗战后,他又描写了四川农村生活的三部长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
24.50年代前期,文艺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
A.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B.对《电影的锣鼓》的批判
C.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D.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E.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答案】ACD
【解析】50年代前期中期,文艺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即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考点】50至70年代文学—概述
25.新时期之初,文坛上掀起一股“悼念”散文热,其代表作品有( )。
A.《幽燕诗魂》 B.《干校六记》 C.《望着总理的遗像》
D.《云梦断忆》 E.《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答案】ACE
【解析】新时期散文的复苏首先是从悼念性的文章开始的。《毛泽东之歌》(何其芳)、《临江楼》(何为)、《望着总理的遗像》(巴金)、《**活在我们心中的好总理》(冰心)、《巍巍太行山》(刘白羽)、《长江横渡》、《梅岭诗意》(菡子)、《岚山情思》(柯岩)、《怀念萧珊》、《一封终于发出的信》(陶斯亮)、《星》(黄宗英)、《幽燕诗魂》(丁宁)、《忆拓》(丁一岚)、《忆何其芳》(荒煤)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之作。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散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甲寅派”
【答案】“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故称以他为首的学派为“甲寅派”。与“学衡派”相呼应,他们倡行复古论调。1923年他写了《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试图从理论上否定新文学。新文学阵营对之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概述
27.“现代罗曼司”小说
【答案】1.40年代后期出现了以徐訏和无名氏为代表的“现代罗曼司”小说。
2.这类小说以传奇化的情节,杂糅以爱国主题、情爱故事和浓郁的异域情调,具有很强的浪漫特点,受到大众欢迎。
3.主要代表作有徐訏的《风萧萧》、《鬼恋》、《吉普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小说。无名氏(卜乃夫)有《北极艳遇》、《塔里的女人》、《野兽、野兽、野兽》、《海艳》等。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
28.“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答案】1.“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是出现于1996年并对文坛产生**冲击的一种小说潮流,以作家刘醒龙、关仁山、谈歌、何申等为代表,他们较有影响的作品分别为《分享艰难》(刘醒龙)、《九月还乡》(关仁山)、《大厂》(谈歌)、《穷县》(何申)等。
2.“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的意义在于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当时的社会现实,诸如民工进城、工人下岗等现实问题都在作品中有所反映。但也存在共同的不足之处。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小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9.茅盾《蚀》三部曲的艺术特点。
【答案】1.《蚀》是茅盾小说创作的处女作,它由三个各自独立成篇、相互间又有联系的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所组成。
2在艺术上,作品将客观描写与主观感情的投射相统一,将再现与表现的艺术技巧相融合。作品在人物心理描写、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技巧,作品成功地作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相融合的尝试。这些特点,使《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考点】30年代文学—茅盾
30.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的思想内容。
【答案】1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是路翎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力作。
2小说描写了苏州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各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集中刻画了财主的女儿们也就是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的激荡下的摸索挣扎,在尽可能地容纳更为广阔的社会图景的同时,史诗般地记录了我国抗战期间重大的历史变迁,为我们认识那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及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极富价值的范本。
3小说以史诗的笔触,描写人的灵魂的搏斗,在揭示人的灵魂的复杂、丰富性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
【考点】40年代文学国统区文学创作
31.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形象。
【答案】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要刻画了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世吾的形象。
2这是一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官僚主义者。他参加革命多年,曾经热情地献身于人民解放事业。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他对事业和生活丧失了热情,不断用世俗的现实否定曾为之奋斗的理想,成熟的外表下掩盖着可怕的冷漠和圆滑。尽管他对自己也有所反省,表现了性格复杂的另一面,但他毕竟心灵污垢过重,改变不了自己的积习。
3这是一个50年代中期那些曾经创造了新的生活,结果却不能为新生活激动的、意志严重衰退的时代落伍者的艺术典型。在这一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对理想、激情、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考点】50至70年代文学一"十七年”的小说
32.荒诞剧《屋外有热流》在艺术上有何突破?
【答案】这部剧作最明显的特点是放弃了传统的写实手法,而用荒诞、象征等现代戏剧技巧组织剧情。在外在环境的“冷”与“热”的背景上,展示了人内心的“热”与“冷”,从而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转化成了一种直觉舞台形象。
【考点】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戏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3.徐志摩诗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答案】思想意义:徐志摩的诗作将理想之爱与现存社会礼法处理为**对立关系,在他的笔下,庸俗的社会容不得爱情,这一观念中所隐含着的社会与人的灵性的对立模式,是同社会与大自然的对立模式同构的。他的诗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本书”。
艺术特色:
1徐志摩的抒情诗,构思精巧,意象新颖,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在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如《雪花的快乐》。
3章节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讲究诗形和章法。如《再别康桥》。
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富于想象力,同时他又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因而他诗歌的文辞非常丰富,辞藻显示出华丽、秾艳的特色。如《她是睡着了》、《秋月》。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
34.联系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刻画,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主题。
【答案】《寒夜》是最能代表巴金40年代创作水平与风格的一部长篇力作。作品通过一个小公务员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所经历的家庭破裂的悲剧,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汪文宣和他的母亲以及妻子曾树生,抗战期间,一家人从上海来到四川。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他们的生活每况愈下,家庭纠纷与冷酷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构成了汪文宣不可抵抗的沉重负担。他生了肺病,但是他还挣扎,但最终妻子离开了他,公司也将他辞退,就在日本宣布投降、国人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候,他孤寂地死去。
《寒夜》深刻地表现了他被侮辱被损害的病态灵魂以及造成他心灵创伤的社会原因。通过这个小公务员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罪恶,从而使作品具有**的批判力量。
【考点】30年代文学—巴金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新青年》的“双簧信”事件中,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模仿旧文人口吻提出了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对其观点进行针锋相对辩斥的人是
A.刘半农 B.周作人 C.鲁迅 D.胡适
2.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文学派别,被称为
A.“论语”派 B.“学衡派”
C.“甲寅”派 D.“现代评论”派
3.在创作上经历了从“问题小说”向更广泛的现实主义发展、集中关注教育题材的五四作家是
A.王统照 B茅盾 C郁达夫 D.叶绍钧
4.专注于歌颂大自然与友情、爱情的“湖畔诗人”,除了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还有
A.冯至 B.宗白华 C.汪静之 D.徐志摩
5.1927年底成立的太阳社,主要成员除了钱杏邨,还有
A.李初梨 B.蒋光慈 C.朱镜我 D郭沫若
6.30年代台湾文学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1934年成立的“台湾文艺联盟”提倡
A.文艺群众化 B.文艺自由化C文艺民族化D文艺现代化
7.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在文学史上合称为
A.激流三部曲 B.抗战三部曲 C.农村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8老舍在英国完成的长篇小说中,涉及中英两国国民性比较的是
A.《二马》 B.《骆驼祥子》C.《离婚》D《小坡的生日》
9.柔石以浙东农村的典妻陋习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是
A.《韦护》 B.《二月》
C.《人鬼和他的妻的故事》 D.《为奴隶的母亲》
10.臧克家的**部诗集,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
A.《运河》 B.《烙印》 C.《老马》 D.《罪恶的黑手》
11.30年代,报告文学趋向成熟,其突出的标志是夏衍的
A.《一个伟大的印象》 B.《一九三六年在太原》
C.《中国的一日》 D.《包身工》
12.胡风强调“艺术创造的源泉”是
A.性灵 B.客观事实 C.主观战斗精神 D.人民大众
13.下列作品中,由郭沫若创造的历史剧是
A.《棠棣之花》 B.《忠王李秀成》C.《女神》 D.《凤凰涅槃》
14.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出自艾青的诗歌
A.《回答》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C《我爱这土地》D《北方》
15.《论文学是人学》一文的作者是
A.秦兆阳 B.钱谷融 C.钟惦斐 D.王蒙
16.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取材于人民解放战争,赞美了英雄战士与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小说所表现的一组关键人物是
A.我 通讯员 新媳妇 B.团长 通讯员 老奶奶
B.我 司令员 新媳妇 D.我 通讯员 老奶奶
17.下列作品中,属于“改革小说”的是
A.《剪辑错了的故事》 B.《乔厂长上任记》
C.《蝴蝶》 D.《你别无选择》
18.80年代以后,写出《荒人手记》的台湾新女性主义作家是
A.三毛B.西西C.施叔青D.朱天文
19.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股“探索戏剧”热潮,代表性作品是
A.《魔方》 B.《陈毅市长》 C.《于无声处》 D.《丹心谱》
20.下列散文集中不属于余秋雨的是
A.《山居笔记》 B.《文化苦旅》
C.《负暄琐话》 D.《文明的碎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鲁迅的《野草》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它在艺术上
A.采用象征、隐喻手法 B.采用写实手法
C.具有含蓄凝练特色 D.具备诗的意境
E.采用白描手法
22.五四时期,以创作乡土小说知名的作家有
A.王鲁彦 B.冰心 C.许杰 D.庐隐 E.蹇先艾
23.下列小说中由沈从文创作的有
A.《八骏图》 B.《边城》 C.《憩园》
D.《长河》 E.《绅士的太太》
24.下列诗社中,由台湾诗人发起组织的有
A.中国新诗社 B.“创世纪”诗社 C.湖畔诗社
D.蓝星诗社 E.风车诗社
25.朦胧诗是新时期影响广泛的诗潮,代表作品有
A.《远与近》(顾城) B.《纪念碑》(江河)
C.《回答》(北岛) D.《致橡树》(舒婷)
E.《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民众戏剧社
27.“好一记鞭子”
28.“四川诗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9.简述郁达夫自叙小说的艺术风格。
30.简析张天翼小说《华威先生》中的主人公形象。
31.简述“三突出”创作原则。
32.简述莫言小说《红高粱》的艺术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3.联系作品的人物刻画,分析曹禺《北京人》的艺术成就。
34.结合作品分析孙犁小说的总体创作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 3.D 4. C 5.B 6.A 7.C 8.A 9.D 10.B
11.D 12.C 13.A14.C 15.B 16.A 17.B 18.D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 22.ACE 23.ABDE 24.BDE 25.A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1)1921年3月由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发起成立,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一个专门性戏剧杂志。(2分)
(2)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基本一致,对堕落的文明戏进行抨击,强调戏剧反映时代与人生,提倡“写实的社会剧”(2分)
27(1)抗战初期戏剧运动活跃时期出现的三个短剧的总称,即《三江好》、《**一计》《放下你的鞭子》。(2分)
(2)这三个短剧主要表现抗战主题,是抗战初期小型街头剧的代表作。(2分)
28(1)指1986年参加“现代诗群体大展”的四川地区“非非主义”“莽汉主义”“整体主义”等流派的诗人,代表诗人有周伦佑、欧阳江河、翟永明、钟鸣等。(2分)
(2)诗学观念上表现出反传统、反价值的非理性主义倾向,追求生活化、粗鄙化和口语化。(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9.(1)多取材于自我的经历,着重表达个人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3分)
(2)多采用**人称,形成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三重合一。(3分)
(3)早年的《沉沦》是这种风格的典型,此后的《茫茫夜》《秋柳》《空虚》等延续这种风格。(2分)
30.(1)华威先生不学无术、庸俗浅薄而又自命不凡、刚愎自用,有着极强的权力欲和统治欲。(3分)
(2)他每天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种抗日活动,并不是真正地为了抗日,而是要人们“认定一个领导中心”,把一个党派的狭隘利益和个人私利凌驾于抗日工作之上。(3分)
(3)作品不仅在当时是对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和人物类型的有力揭露,而且客观上也表现出历史预见性。(2分)
31.(1)在“文革”中江青等人提出的一种文艺创作原则。(2分)
(2)“三突出”就是在所有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4分)
(3)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它违背了文艺创作的规律,导致文学创作的公式化,使文艺丧失独创性。(2分)
32.(1)以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生命意识作为基调,对整个农民真实的文化心理进行原生状态的描述,充满了隐喻和象征。(3分)
(2)交织着悲剧与反讽的复合美感,采用“反讽”的技巧,给人一种新鲜的美学感受。(3分)
(3)在现实主义精神中容纳了大量的现代派表现技巧,把幻象与现实揉合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
33.(1)作品反映了腐朽的封建家庭的崩溃。老一代曾皓一边哀叹不肖子孙坐吃山空,一边迷恋着他的楠木棺材。第二代几近废物:长子曾文清文雅清俊却懦弱无能,长媳曾思懿将**心思用于猜疑和勾心斗角,女婿江泰留学归来却整日在家里空发牢骚。(4分)
(2)作品着力描写了曾文清与愫方这两个悲剧人物的内心冲突和不同命运。作者**让寄居在曾家的愫方觉悟,与冲破无爱婚姻的曾家第三代瑞贞在“北京人”的帮助下一同出走,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和对光明的向往。(4分)
(3)作者从《雷雨》紧张激荡的风格转向艺术的平淡,并设置了象征中华民族祖先的北京人和象征中国前途的新一代北京人,以这种“不那么现实”的场景插入对照,使观众产生超越剧情的距离感,于悲悯之外有几分嘲讽,戏剧由悲剧转向喜剧。(5分)
34.(1)以作者家乡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侧重描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中地区人民的斗争生活。(3分)
(2)擅长从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诗意的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优美,如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的宽阔胸襟。(3分)
(3)善于刻画女性形象,赞美女主人公的美好品德,如《麦收》中的二梅、《荷花淀》与《嘱咐》中的水生嫂。(3分)
(4)采用散文手法写小说,以简单的情节线索串联起几个重要场景,再用饱含诗情而又灵巧轻捷的笔触加以精雕细琢,将写景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于一体,从中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人情美、人性美的光华。(4分)
【评分参考】(1)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有创见并言之成理可适当加1-3分,但该题总得分不超过13分。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